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意识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里就已经明显体现出来,比如他发表于1985年的《枯河》,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的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实交融在一起,并且以儿童“小虎”的感觉描写代替叙事,令故事诗意化和梦境化。还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状闪电》里的慢镜头描写,《欢乐》里的自由联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识流艺术的体现,莫言在运用意识流手法的过程中,兑现了自己对于仿梦小说的追求,形成了他独特的幻觉现实主义。
莫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对于农民被收各种花样的赋税的夸张描写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幽默与趣味》写人进城市后变成猴子,则有着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但莫言并非单纯的借鉴,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极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发表于1993年的《酒国》更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创新实验性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
人民日报对莫言的评价如下:
莫言获奖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拉近了中国文学和世界各国读者之间的距离。中国有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优秀作品,因为语言障碍、价值观差异,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还不够广泛,一些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知之甚少。
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会使外国读者更加关注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激起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会激发国外汉学家下功夫把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世界上去。
人物简介
莫言 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二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著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红树林》、《檀香刑》,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等。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据说莫言的两首打油诗,很多人都是当笑话读的?
一说起莫言,大家就会想到他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都认为只要是获得过什么什么大奖的人所做的事情都是高深莫测的,但是这对于莫言的一些作品来说并不是这样的。莫言有很多小说都不是按平常的套路走的,尤其是他的一些小说的名字,是甚至在一些公共场合都不好意思说出口。除了小说的名字很难启齿之外,小说的内容却是很好的,而且莫言的许多小说都和现在流行的现代小说不一样。下面本人为大家介绍两首由莫言所写的打油诗,因为这两首诗用词简单,甚至会觉得很俗气,所以大部分人在读完之后都是把这两首诗当做一个笑话。
莫言所写的第一首打油诗是没有名字的,是莫言在早期时候写的,诗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回忆他的童年生活。“少小辍学业,放牧在荒原。蓝天如碧海,牛眼似深潭。河底摸螃蟹,枝头掏鸟窝。最爱狐狸精,至今未曾见。”相信第一次看这首诗的人都是笑过的,因为一想到莫言这样一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居然会写出这么俗的诗。但是在读完这首诗之后,只要仔细的一想,便不会笑了,因为这是大部分农村孩子都有的童年,而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童年有过遗憾,就像莫言一直没有见到狐狸精一样。
第二首打油诗是莫言用来自嘲而写的,“昨日发帖朋友圈,网上高人有留言。铁多两点因铁硬,脑少一撇是脑残。嫉恶似仇学猛士,从善如流思前贤。护短怕丑难进步,狗年要写新诗篇。”这首诗是在莫言发完朋友圈之后写的,因为有人发现莫言的“脑”和“铁”字写错了,所以才写这首诗自嘲。但因为莫言写的是繁体字,只是看上去写错了,实际上是没有错的。
而尽管没有写错,莫言还是写诗嘲讽自己,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莫言的为人,不管自己的地位有多高,也要接受别人的批评。
- 上一篇: 诗歌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