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运用拟人修辞,瘦和乱形象贴切的写出了晚春的景物,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2、作者通过晚春的梨花、杨花、东风、蝴蝶、花等景物,构造了春光不在、伤感凄凉的意境。
,抒发了因时因物而情苦感伤。
附:
《清平乐》
梨花庭院,搀入杨花乱。春昼渐长春渐短,瘦却东风一半。
数残廿四番风,阶前怨碧愁红。最是多情蝴蝶,双飞犹绕花丛。
辛弃疾的清平乐的赏析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这首《清平乐。村居》在辛词中显得颇为特殊。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抿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
词的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句,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图画:温暖的阳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的一边潺潺流过,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而接下来一笔“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就在这如诗如梦的优美画面上添上了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人。正当词人沉醉在这静谧迷人的环境中时,朦胧中有说话的声音传来,似乎是青年男女在细诉娓娓动听的情话吧?词人不自禁地想看看哪一对幸福的人儿,寻声望去却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竟是一对白发翁媪!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声音、情趣,还写出了浓浓的情,把乡村生活的安适和幸福揭示得淋漓尽致。整个上片有情有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组成了一幅美妙醉人的图画。
词的下片把画面拉开,描绘了农家劳动的情景,这里仍用白描手法,为几个人物画上了动态的速写,生动传神。在溪水东边的田野里,大儿正辛勤的锄豆,房前,次儿忙着编织鸡笼,只有那最顽皮又惹人爱的小儿,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溪边去剥莲子吃。“最喜”一句尤为传神,使小儿活泼顽皮、逗人喜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下片写了三人的活动,生动地渲染了农家生活的气氛,而且“中儿”一句虽没有直接写鸡鸭等,却使人由鸡笼自然地想象出鸡狗在院中往来行走,鸭鹅在溪中悠然游动的农家生活景象。
全词语言清晰,优美,明白晓畅。能准确地抓住富有特征的农村生活环境、景物以及生活内容,用朴素简练的白描手法加以描绘,笔墨虽少,却较完整地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有生活之美,也有心情之快,洋溢着热烈的生活气息。
- 上一篇: 《古文观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