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歌的经典---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及其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无主名且无诗题的五言抒情诗,被笼统称作“古诗”,这批诗歌到梁初尚存五十九首(见钟嵘《诗品》上),萧统从中选取十九首编入《文选》,并加上一个《古诗十九首》的题目。《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约都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诗歌所表现的无非是游子思妇的情怀,间或也从侧面反映出某些社会现实。《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它对建安诗歌的繁荣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历代评价很高,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云:“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较有争论的问题集中在作者、作品产生的年代及思想内容的评价两个方面。?
一、关于作者和作品产生的年代,有以下数说:1、西汉枚乘所作,或部分为枚乘所作。《文心雕龙·明诗》:“古诗佳丽,或称枚叔。”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将古诗九篇归于枚乘名下。2、《冉冉孤生竹》一篇,或以为东汉初年傅毅所作,详《文心雕龙·明诗》。3、曹植、王粲等建安诗人所作,《诗品》上:“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4、两汉时的作品。《诗品·序》:“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文心雕龙·明诗》:“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5、东汉时的作品,《文选·古诗十九首》李善注据《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驱车上东门”,“游戏宛与洛”等诗句,指出“此则辞兼东都,非尽是(枚)乘,明矣。”当今学者多认为是东汉的作品,理由主要有:①钟嵘、刘勰对齐梁时有人说是枚乘或建安曹、王所作已提出怀疑。②从避讳看,不可能产生于西汉(“盈”字触惠帝讳)。③牛女故事不产生于西汉。(有争议,《诗·小雅·大东》中已言及“牵牛”“织女”之事)④从诗体演进看,东汉前期班固才着意写五言诗,然质木无文,在班固之前不可能产生成熟的五言抒情诗。⑤从词汇和内容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生活。?
二、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一般认为,这批作品多出于失意的中下层文人之手,东汉末年,社会纷扰,他们在仕途上看不到出路,坎坷奔命,苦闷彷徨,情绪低落,时有激愤之辞。但在过去一个时期,有人认为诗中所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等,是表现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及时行乐的思想。最近有不少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而认为这是汉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是对个体生命珍爱的表现,无可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