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伯鱼》
宋代-韩驹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学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翻译:
初到韩宅,赵如啄木般地扣门,可见这位后生小子想结识前辈高人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与热烈。
赵伯鱼穿着深青色衣衫,是儒生打扮,而头戴的方屋帽又一派高古,深含隐逸之气。这让韩驹感到这个青年气度不凡。
赵伯鱼告诉韩驹,自己是由韩的学生介绍而来的;坐定后徐徐而言,韩才知道他出身王公贵族。
从衣着打扮与言谈举止上,赵伯鱼给韩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料定赵非泛泛之辈,胸中定然有不俗之气。
赵伯鱼不仅言语高雅,并且于荆州就就教于前辈诗人高荷、黄庭坚,诵起二贤的诗音声琅琅。
承上评价其后生可畏,年纪轻轻就得遇名家,然后自谦说,自己谈诗殊多但却简单粗略,未及肯綮。
赵伯鱼学诗路径是正确的。他以学诗与参禅相类比,说学诗当如学禅,在未通诗艺大道时就应转益多师,“遍参诸方”。
而一旦了悟之后,信手拈来皆成佳作,此时即是学诗功成之日。
《赠赵伯鱼》介绍:
《赠赵伯鱼》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驹的代表作品之一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
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赠赵伯鱼》是首酬答诗,题赠的对象是后学赵伯鱼,在这首诗里韩驹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阐明他的学诗的方法,那就是“学诗如学禅”。
怎样赏析诗句“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语出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鸣蜩”,就是正在呜叫的“知了”(蝉)。“柳叶”与“绿暗”之间加入“鸣蜩”,见得那些“知了”隐于浓绿之中,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有声有色。“红”而日“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红晕。“荷花”与“红酣”之间加入“落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表明那本来就十分娇艳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显得红颜似醉。柳高荷低,高处一片“绿暗”,低处一片“红酣”,色彩绚丽,境界甚美。
题西太一宫壁 (其一)
宋•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陵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诗歌前两句通过对鸣蜩、荷花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夏天的图景。诗歌前两句写所见景物,纯以名词巧妙组合,色彩对比鲜明,第三句补写池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故乡。在诗人心目中,眼前所见更像是南国水乡的风光。由真入幻,触景生情,语意简明而含蓄。表达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这两句大意是:在浓密的柳叶深处,蝉儿正在鸣叫;在落日的映照之下,荷花红颜似醉。
这两句窜仲夏景色。“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蝉在浓绿的柳丛中鸣叫,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声色兼具;“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为美人,好似醉酒之后脸上泛起了红晕,加之夕阳斜照,更加娇艳。柳高荷低,各具风韵,红绿映衬,色泽绚丽。
- 上一篇: 歌颂中国的诗歌或文章(500字左右)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