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弹歌》关于《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弹歌》选自《吴越春秋》,东汉赵晔编写。
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当时是唱是诵,无从考证,但后人还是将词记录了下来.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由于生产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狩猎的手段也极为落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慢慢地也有了改进.弓弹(也叫弹弓)出现以后,既可以射鸟,又可以射兽,生产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弹歌》这首民歌,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这样,“弹”的制作完成了.一副“弹”便摆在了我们面前,虽是简单、粗糙的,但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也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了“弹”,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肉”.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逐肉”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解释:断竹—砍伐竹子;继竹---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飞土—用制作的弹弓装上土丸,进行射击;逐肉---射击鸟兽获得食物.赏析:
1)从节奏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生活的欢快和自信;
2)从内容中得知最早的歌谣从生产劳动中产生;
3)从内在精神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依靠自然,同时又要征服自然(远古时期人力是这样的渺小),才能够生存.最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
4)诗歌是独立、成熟和发展了的歌谣;5)《诗经》是诗歌出现后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学经典.原由是:“《诗经》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总集,而是中国上古文化的诗的表现与艺术的升华,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文化典籍.
《诗经》在周代社会并不仅仅是一部文学总集,而是周代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的艺术表现,是礼乐文化的一部分,是贵族子弟的教科书,是周人精心编撰的杰作.而周代社会的政治、哲学、文化、制度等等,又对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