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的时间是从大唐开国 618 年开始,到唐玄宗登基的那一 年(公元 712 年),它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奠基期。学术界把这个时间段概括为百年徘徊,在这个 徘徊之中发生了诗歌、诗风的融合和诗歌艺术的演进。这个时间段按照时代顺序,基本上有这 么几个环节需要跟大家介绍:
第一个是贞观诗坛,这是初唐的第一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宗 和他手下的大臣进行诗歌创作的一个时代,他们的诗风沿袭了南朝的文风,表现为宫廷诗的风 格。代表性的作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和他手下的几位重要的文臣,比如说“一代名相”魏 征,虞世南号称一大文宗,李世民本人的创作曾经写过颇具帝王气象的《帝京篇》,描写了长安 的繁华。
第二个环节是初唐诗歌重要的环节——“初唐四杰”,人称“王杨卢骆”——王勃,杨炯, 卢照邻和骆宾王。闻一多先生用两句话、十个字非常精彩地总结了初唐四杰诗歌共同的特点, 他说: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这十个字怎么解释呢?“年少”是指四杰年纪轻轻,就 表现了很高的才华。比如说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并且写出了那首咏鹅的诗;王勃享 年只有 27 岁,可是在 27年的生命历程里,有过大量的诗赋创作和著述留下来,可谓是一个不 折不扣的天才;杨炯和卢照邻,也都在年轻的时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这四个人又“官小 而名大”,“官小”指的是他们政治地位不高,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四个人里面做官做得最高 的是杨炯,而杨炯做的官也仅仅是盈川县的县令,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至于说其他的三个人, 他们的官职还不如杨炯,可是尽管他们官职很小,但是他们在诗坛上、文坛上的成就却很高。
第三个初唐诗歌发展的环节是“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沈 宋”活跃于宫廷文化沙龙,在宫廷诗歌沙龙的创作上力拔头筹,赢得了全方位的喝彩,是非常 富有盛名的两位诗人。他们曾经依附于武则天的两个气焰熏天的男宠“二张”——张昌宗和张 易之,后来随着二张的倒台,沈佺期和宋之问政治上也遭遇了贬官的打击。贬官之后,他们的 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宋之问被贬官岭南之后的创作,是非常具有真情实感的。
最后一棒的完成者。这是我们了解初唐诗歌关于“沈宋”的第三个环节。
另外一个环节也是初唐诗歌的重点,就是大诗人陈子昂,他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和《感 遇诗三十八首》,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陈子昂不仅用诗歌创作的实际丰富了初唐诗歌的 百花园,而且是一位倡导文学复古的评论家。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批评了齐梁 以来的靡丽诗风,举起了汉魏风骨的大旗,在肯定汉魏文学传统的基础之上,主张文学创作应 该恢复“风骨”“兴寄”的传统。可以说陈子昂的这一篇序,如平地一声春雷,拉开了唐诗春天 的序幕。
所以初唐诗歌就在这么一些诗人的努力之下,经过了将近 100 年徘徊、演进和融合,为盛 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 关心对方的暖心诗词?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