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主要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 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先秦诸子散文的体例什么是专题论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从论说文体制的发展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墨子》则虽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庄子》则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荀、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三、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的目录
绪论
第一编 先秦散文
第一章 《尚书》、《春秋》、《国语》
第一节 《尚书》
第二节 《春秋》
第三节 《国语》
第二章 《左传》
第一节 《左传》的作者、成书时代与体例
第二节 《左传》的民本思想
第三节 《左传》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战国策》
第一节 《战国策》的性质与成书过程
第二节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第三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四章 儒家散文
第一节 《论语》
第二节 《孟子》的思想特征
第三节 《孟子》的散文艺术
第四节 《苟子》
第五章 道家散文
第一节 《老子》
第二节 《庄子》的思想特征
第三节 《庄子》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其他诸子散文
第一节 《墨子》
第二节 《韩非子》
第三节 《吕氏春秋》
第四节 《晏子春颤穗秋》及其他
第二编 汉代散文
第一章 汉代辞赋
第一节 骚体赋
第二节 散体大赋
第二章 汉代论说文
第一节 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散文
第二节 刘安、王充等人的哲理散文
第三章 《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的时代与生平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汉书》与其他叙事文
第一节 班固的时代与生平
第二节 《汉书》的思想特征
第三节 《汉书》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 《吴越春秋》及东汉其他叙事文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章 魏晋散文
第一节 建安时期和正始时期的散文
第二节 西晋和东晋时期的散文
第二章 南北朝骈文、辞赋与散文
第一节 南北朝骈文
第二节 南北朝辞赋
第三节 南北朝散文
第四编 唐代散文
第一章 韩、柳之前唐代散文之衍变
第一节 隋代和初唐时期的散文
第二节 开元盛世时期的散文
第三节 安史之乱前后的散文
第二章 韩愈和中唐古文运动
第一节 中唐古文运动
第二节 韩愈的生平和思想
第三节 韩愈的古文创作
第四节 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三章 柳宗元和中唐其他古文家
第一节 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柳宗元的古文创作
第三节 韩柳周围的古文家
第四节 白居易及中唐其他古文家
第四章 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散文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衰落
第二节 晚唐前期的古文
第三节 晚唐后期的小品文
第四节 五代时期的古文
第五编 宋代散文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散文
第一节 古文运动发轫期的散文
第二节 欧阳修的纡徐委备之文
第二章 北宋后期的散文(上)
第一节 曾巩的儒雅学者之文
第二节 王安石的老吏断狱之文
第三章 北宋后期的散文(下)
第一节 苏洵的纵横驰骤之文
第二节 苏轼的行云流水之文
第三节 苏辙的汪洋淡泊之文
第四章 南宋的抗战救亡散文
第一节 南渡之初的散文
第二节 南宋中后期的散文
第三节 宋元易代之际的散文
第六编 元明清散文
第一章 元代和明代散文
第一节 元代散文
第二节 明代前期散文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散文
第二章 清代散文
第一节 清代前期散文
第二节 清代中期散文
第三节 清代后期散文茄举卜
作品选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曹刿论战(《左传》)
齐伐楚盟于召陵(《左传》)
子产不毁乡校(《左传》)
苏秦说齐王合从(《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长沮、桀溺耦而耕(《论语》)
论天时、地利、人和(《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鱼我所欲也(《孟子》)
逍遥游(节选)(《庄子》)
养生主(《庄子》)
过秦论(贾谊)
论贵粟疏(节选)(晁错)
七发(节选)(枚乘)
上疏谏猎(司马相如)
毛遂自荐(司马迁)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赵答顷奢破秦军于阏与(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谏营延陵过侈疏(节选)(刘向)
杨王孙传(班固)
《司马迁传》赞(班固)
归田赋(张衡)
与黄琼书(李固)
求贤令(曹操)
论盛孝章书(孔融)
登楼赋(王粲)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王子猷居山阴(刘义庆)
芜城赋(鲍照)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与陈伯之书(丘迟)
与宋元思书(吴均)
晚春赋(萧纲)
巫峡(节选)(郦道元)
《帝京篇》十首序(李世民)
遗表稿(魏徵)
请停广州立遗爱碑奏(宋景)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右溪记(元结)
杂说(其四)(韩愈)
师说(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韩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荔枝图》序(白居易)
陋室铭(刘禹锡)
罴说(柳宗元)
敌戒(柳宗元)
送薛存义序(柳宗元)
钴铒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杨烈妇传(李翱)
阿房宫赋(杜牧)
原谤(皮日休)
辨害(罗隐)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僻)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六国论(苏洵)
爱莲说(周敦颐)
墨池记(曾巩)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伤仲永(王安石)
留侯论(苏轼)
文与可画篑笤谷偃竹记(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南京上高宗书略(岳飞)
跋李庄简公家书(陆游)
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辛弃疾)
登西台恸哭记(谢翱)
大龙湫记(李孝光)
卖柑者言(刘基)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报刘一丈书(宗臣)
项脊轩志(归有光)
寒花葬志(归有光)
满井游记(袁宏道)
西湖七月半(张岱)
马伶传(侯方域)
大铁椎传(魏禧)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黄生借书说(袁枚)
登泰山记(姚鼐)
病梅馆记(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