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陕南的散文及赏析。要快!!!诗歌也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江浙一带乡村四月的风光。作者是南宋诗人,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竟被它纯美的田园风光所迷醉:山坡上草木葳蕤,一片青葱翠绿。江南插禾早,蓄满水的稻田里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四月到了,庄稼人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一个闲人。庄稼活像稻草垛一样堆起多高,一件接着一件,哪有做完的时候?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还是喜欢陕南的四月天。在形色上,它一点也不比江南差。比起翁卷的家乡来,我的家乡陕南的物候总要迟二十天左右。那是一个正在发育的夏天,像一个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件件脱去青涩和单薄的外衣,骤然间显得丰满、成熟和性感。立夏一过,阳光一天比一天明媚,熏风一天比一天柔软,天空像复写纸一样的蓝。放眼望乡村,满眼是绿色,每一棵草都在开花,每一棵苗都在拔节。这时候,油菜和小麦还长在田地里,离收割还有一段时间,蚕豆和樱桃却早已摆上了农家的餐桌。芬芳的槐花一串串挂在窗外,装饰着露水明亮的家园。
做秧田是一件细致活,得投进去技术和时间。正开花的紫云英被翻埋进田土里,再引来渠水沤田。阳光加热了满田的水,发酵了泥土里的生命,直到田泥变得无比柔软。这时候,退去一部分肥水,再将软泥做成一畦畦的温床,撒上草灰后再抹平。稻种的生命起初只是针尖大的一星点,在温室里长出两片叶子后方可移栽。那种农活叫“栽小秧”,是将一棵棵的小秧苗轻轻地摁进秧畦里去。栽小秧的时候,全家总动员,一幅又一幅点彩派的画作在田地里展开。最后别忘了在田头插个稻草人。麻雀嘴馋,它们虽然对那些已经生根发芽的小秧无技可施,但还得提防它们饥不择食地糟践。接下来,等待秧苗青麦子黄,割了麦子好插秧。
那是一段暂时无事可做的时间,是大会战之前相对宁静的时刻。不妨到城里逛半天,归途中男人手里攥一把新买的镰刀,头上戴一顶簇新的草帽,女人腋下是一件新买的夏衣。下雨的时候,男人打了雨伞去串门,或者干脆在家睡懒觉;老人在屋檐下搓草绳,望着满天乌云盼天晴;女人在厨房里煮腊肉,裹挟着肉香的炊烟和迷蒙的雨雾永远纠缠不清。
雨雾挡住我眺望远方的视线,却又将我的思念发酵到浓郁。妈妈这时候应该又在给我们做鞋垫吧,这是她每年四月坐在乡村滴雨的屋檐下必定要做的功课。她老人家这些年视力大不如前了,可勤劳的品质使她一直不肯浪费每一寸光阴。她搬个凳子坐在屋檐下,地上放个针线笸箩,伴着檐滴的声音扎进一针又一针,针针是对儿孙的牵挂和叮咛——她试图使我们的行走更加平稳和舒适。她在心里计划着哪四双是给我儿子的,哪两双是给我的,哪一双是给我媳妇的。她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一个人身体的尺码,而我们至今不知道她究竟穿多大的鞋。
最喜欢是还是那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挥之不去的是愁情
二、写西安的作文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它们分别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 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 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 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 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清代碑石纪录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八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们被称为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这八景分别是—— 华岳仙掌、骊山晚照、 灞柳风雪、曲江流饮、 雁塔晨钟、咸阳古渡、 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陕西话。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散文欣赏:《梦长安》
梦・长安
古城西安,唐时为都城,名曰长安。
十六岁的我,第一次踏上那片令我魂牵梦绕了多年的土地,我的足下终于沾染上了唐时的尘土。
那是何等的荣幸!我居住的旅店正好位于大明宫遗址,头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踏入这在唐时被称为“禁中”的皇家之地。
虽然旧时美轮美奂的宫殿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但我却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长安那曾经的辉煌,那昔日的繁盛……
忘不了的,是长安的景色。
长安春柳,闻名遐迩。
柳絮缠缠绵绵,恰似漫天飞雪;野花迎风飘摆,如在倾诉衷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使人仿佛置身于那醉人的春色之中。
曲江池畔,杨花雪落,如覆水白苹。
长安的夏雨,是北国粗犷的甘霖。
晴空万里中蓦地倾盆降下的急雨,濡湿了被烈日炙烤的.干渴的黄土地。
雨后的长空,虽无彩虹,却澄澈如洗。
月下的长安夏夜,静谧,安逸,宛若熟睡中的婴孩。
明月的清辉,便是她睡容上甜美的微笑。
夏虫喁喁低语,护城河的柔波微微地荡漾。
高高的城墙上,似乎总是藏着说不清的神秘旧事。
长安的街路,唐时冠盖盈满,令诗圣杜甫“斯人独憔悴”。
漫步街头,轻轻地踏在那曾经可能只有达凳源官显贵们才有资格走的砖石上,犹如踩在凝固了的历史上。
轻闭双眼,默默地感受到那来自地面高敏的、缓缓升腾起的莫名的骄傲戚粗枝感。
只是因为,这一片沃土,曾属于过我。
虽没有周庄那水墨画般的情致,也没有西湖那飞雪堆烟的梦幻,但长安,却拥有最独一无二的神韵。
因为大唐,无时无刻不令人心驰神往。
忘不了的,还有这景致里的人。
一提起大唐长安,便总有那么几个人在我心中萦绕,永远挥之不去;总有那么几句诗,在我脑中盘旋,此生念念不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太宗驾崩,尼寺中独卧青灯古佛的武媚娘已心如灯灰。
可她依然剪不断和李治的情愫,便写下这首爱意浓浓的《如意娘》。
容颜如水,为谁而流淌?可她不是一般的女人,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唯有她,能在那个男权社会里荣登大宝,君临天下。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三月三日上祀之日,盛大的曲江宴在曲江池边摆开。
太平天子李隆基要带着那个大唐历史上最艳动人的女子欣赏春天里最美丽的景致。
曲江宴会是长安城中久负盛名的筵席。
杨玉环,这个倾国倾城的佳人,使一国之君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依稀记得沉香亭畔怒放的牡丹,名花倾国,君王带笑看。
贵妃手中的琉璃盏,盛满了醉人的琥珀光。
可即便是再坚于金钿的誓言,再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抵挡不了马嵬坡下,红颜魂断……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我仿佛看见李白放下酒杯,不再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万丈豪情,而是漫卷窗帷,独坐榻前望月空长叹。
他在想着远隔云端的如花美眷吗?却不知在这良辰美景中,流年似水。
他那颗报国的心,似乎也跟着一点点失去了热度。
唐时长安的景中人,已成为前进的历史的车轮下的一片落红。
而落红满地,却非无情。
长安,已成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它标志着一个时代,一个盛极一时、万方来朝的时代――大唐。
唐朝,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情结,那曾是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梦幻般的时代。
唐朝国力强盛,以至于现如今,国人聚居之处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传统服饰称为“唐装”。
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年代,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
梦回大唐,梦回长安。
长安之旅在我心间结成一个紧紧的结,我梦中的长安,何时才能与你重逢?若有来世,我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个长安人……
- 上一篇: 情感语录伤感小故事 情感语录伤感小故事短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