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美文> 正文

散文分什么

一、散文分什么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二、以《妈,我的长寿面分你一半》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巜妈,我的长寿面分你一半》抒情散文:

我的妈妈很平凡,她做着每一个妈妈做的繁忙的事情。随着我的成长,妈妈的身上被烙上了岁月的印痕。妈妈的手,渐变粗糙;妈妈的眼角,渐起绉纹;妈妈的头上,渐有白发。

妈妈本已退休了,但她没在家休息养身,却还在兢兢业业地干活挣钱,全是为了让我以后能上更好的大学,受到更好的教育。我在妈妈的关爱下勤勤奋奋地读书,决心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对我的爱和辛勤的付出。

昨天是我的生日,我回家后就开始做作业,妈妈则下厨房去忙碌了。过了一会,妈妈就端了一碗长寿面过来,笑盈盈地召呼我吃。只见高脚的大面碗里,下面是面条,上面盖着红色的虾仁,青翠的甜椒,粉绿的白菜,淡黄的肉皮,白色的鹌鹑蛋,还撒上了辣椒末和葱花,真是色彩诱人、香气扑鼻。

望着妈妈亲切的脸,我心里很感动。我说:“妈!我的长寿面分你一半。”不由分说,我拿了一只碗就要挑。妈妈一把抢走空碗,嗔怪地说哪有长寿面可以分吃的。她重新在我桌上摆好了碗筷并说傻孩子,等妈老了动不了了,你再给妈做长寿面吧!

我的妈妈,就这样地爱着我,这就是世上最伟大的母爱呵!

三、请帮我找一篇总分总式散文,谢谢

老舍《济南的冬天》即是。

开头一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

从第二段开始,分写在这样的天气中的山景,水色。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收束。

四、仿照冰心《纸船》写一首诗寄母亲

楼主您好;

文灯-寄母亲

我从不肯丢弃了一截蜡烛,

总是留着,留着,

糊成一盏一盏很轻盈的文灯,

从山上放飞在夜空里。

有的被高树搁在了枝上,

有的被狂风摧折,落在了无人知晓的深渊。

我仍是不灰心地糊着,

总希望有一盏能飞去我要它去的地方。

母亲,倘若你梦里看见一只很轻盈的文灯,

不要惊讶它无端如梦。

这是你挚爱的儿子擎着泪糊成的,

重山叠水,愿它载着他的爱和思念归去。

五、朱自清的《春》散文读后感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我以为这些话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复品味、字斟句酌、“用笔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让自然的美与他人生的美浑然为一。他不像鲁迅,在描写自然中采取一种超然的、审视的态度,甚至不惜写了自然的丑来;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画自然中沉溺其间、忘却自己,恨不得化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投入的、虔诚的,但同时又是自觉的、清醒的。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谛的。在《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