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美文> 正文

800字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想

2024-03-07 10:33:03 暂无评论 259 情感美文 阿勒泰   读后感   角落

800字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读后感想

娟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对小事件的追索中,有关于时间、等待、生死、爱情、命运的独特思考。她的文字,无法教出也无法模仿。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有我们久违了的朴素情感和梦想…… 有好一阵子睡不好了,就在开始读李娟的这本《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的那个晚上,我睡的特别香。我发现,李娟的文字能给人清新和放松的感觉。原本,我以为散文和小说是有明确界限的。李娟的文字却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散文。散文的架构,散文的语言,就在你寻常那个“形散而神不散”的阅读过程中,你会忽然发现那个“神”居然就是一个小说的内核;至于情节吗,都已经悄然融合在散文的“形散”里了。关于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刻、表现最典型的就是那篇《深夜来的人》,你说它是散文呢,还是小说?当然,还有《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虽然情节没有《深夜来的人》表现的明显,但在我看来它也是小说。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拥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亲近感,不管是空灵的还是质朴。空灵的让人感觉轻松,质朴的让让人感觉踏实。吾塞的熊屋、雪夜里的脚印,不只是读来清晰可爱,而且让人拥有一种彻底的心灵放松,那个让我香睡的夜晚就是得益于这些文字。偷芹菜的外婆、找不到萝卜的继父,还有近乎有点“神经质”的母亲,都让人感觉无比的亲近,仿佛他们就曾经住在我的家里或者就在附近、隔壁。似乎,那些经历与情感都曾是我的,只是李娟用笔把他们写了出来。 有两种爱情,一种是《深夜来的人》,一种是《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我记不得是前世还是今生,总恍惚它们曾经来过,或者我曾经在过……不记得寒冷、不计较伤害的爱情等待,哪个没有过?无论电话那端的忙音,还是冬夜推门而入的风雪,那些那种样子的爱情肯定在我们的生命里出现过。就算没有牵绊,也一定是擦肩而过……在外面漂泊久了,有时竟不知哪里是故乡了。 读完这本书,才恍悟,有妈妈的地方才是故乡!对于我,只有妈妈。而对于李娟,我相信,有妈妈的地方是,有外婆的地方是,有老外婆的地方也是。那些陷落在生命里的岁月,似乎都被机械的城市生活蒙上了厚重的水泥色。我们习惯了流连,忘记了思想。李娟的文字,就在这样的一个初冬,带来了宁静,也带来了翻涌……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怎么写?谢谢各位了!!

你不记得的日子,我不曾意识的呼吸,直到忽然有一刻——那多半是失去后的某个午夜梦回,才忽然想起在那样动人的日子里活过。但,这本《阿勒泰的角落》不同,在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里,它的美不是因为追忆而深入骨髓,而就是阿勒泰的美,生活本身的美。不要在意它的平平而起,除了字里行间状如目前的远山、荒漠、无边的空旷,被放大了的细碎生活更令人惊讶和沉迷,读罢只希望推开门的一刹那寒风卷着冰雪和强光扑面而来,掀开厚厚的油乎乎的帘子一低头就进了昏暗的裁缝铺子——

看她在一针一线里作弄出的光彩,尾随她坐在黄河卡车引擎盖上听轰鸣的爱情,黄沙漫野的日子里去拾荒草,风雪夜归时盖上的也被冻僵的被子……我只能说每一段景色每一种生活都亲切准确,但亦不能一语说清,这生活究竟包含着什么微言大义,让我们如此眷恋和感动。只好如她一般摊开手交出这本书,喏,这就是全部。

李娟,祖籍四川,生长于新疆阿勒泰游牧地区。有人评价,李娟笔下的世界终于不再是旅者眼中的异域风情,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新疆;但我恰恰以为,它虽非我们的想象,也不是最真实的生活,更像是,审美化和陌生化的双重作用,甚至我时时想去翻翻封页上有没有写译者的名字。那本应厚重的生活,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下,掩埋了苦难,盖在上边的,是她的俏皮,那么灵动。我特意上网去搜,围绕她开展的座谈会。我想她真的值得谈论,不仅仅在学界——谁能融化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谁在寻找酒气刺鼻里的微醺,是谁把寸草不生的冬日牧场看成漫天洁白的画卷,是谁在戈壁滩的红土地上集聚起热带鱼可以游曳的清泉。她们为什么和别的牧人不同,这个仿佛空降的女儿国,在阿勒泰的游牧生活里津津有味地盖房、迁徙、废弃后再重建的女儿国。在强大的物质贫瘠和生活艰辛面前,以一种女性特有的柔韧和细腻,呵护着人性的最初善良,经营着生活的点滴。我以为我从此学着如何治愈源自最基本的生活创伤,好像朔风吹过的四野,茫无踪迹。却最终明白这本质不是超脱,而是刻意寻找的生命——面对任何粗粝的生活,捧在手里细看,都可以看到棱角里折射出的五彩光芒。

世界本应如此,生活本应如此。

--------------------------------------------------------------------------------------------

这篇文章我写了很久。

从掩卷时难以抑制的好奇和冲动,到不知如何落笔的赞美,在《阿勒泰的角落》里怀念我生活过的青海,它就是我们吃羊肉、喝大酒、划小拳的日子,它就是我们的鹞子沟、三角城和棉格勒,它是我们月光如沙的空旷操场,冰冷粗粝,星汉灿烂。

直到除夕前夜,学生突如其来的噩耗打断回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寥落的长空亦不会回答逝去的生命。这其实是我一直就明白的,我爱的人和事啊,从不会因为我意识到珍惜,而为我多停留一刻。

多么宿命的流逝啊。

可我还要努力地去迎接宿命。去爱。去生活。学李娟做戈壁滩上斑斓的热带鱼,在我的角落里做一只蜗牛。以全部躯体贴合在大地上,像长满了触角一样,柔软地,全息地爬过缓慢流淌的生命与时晌,去丈量、去感知。午后太阳刺眼,只有嗡嗡的苍蝇叫。这是全部的,一厢情愿的,世界。

谨以此,送给我的学生,苏继栋。我会永远记得阿家沟最明亮的眼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