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美文> 正文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如何成为生死之交的?

刘禹锡、柳宗元是唐代中期文学界两个泰斗级的人物。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文化革新主张并携手进退,结果都成了政治上的失意者。柳宗元和韩愈是倡导古文运动的领袖,刘禹锡则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都是颇具盛名的诗人,均为后人留下了千古名篇。他们经常以诗文相交,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互相扶助,结成了生死之交,让后来人无限感怀。

一、他们有共同的政治革新主张。

公元772年,他们同年出生。公元793年,两人同时进士及第。他们都对中唐逐渐衰微的国势感到痛心,都胸怀治国方略,立志革新政治,实现他们的大同理想。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两人同时被重用,他们积极投身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新政”。

当时改革派制定施行的主要措施有:加强中央集权,压制藩镇权力;实行清明政治,贬谪了朝廷贪财官员,肃清朝廷腐朽现象。他们励精图治,大刀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遭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忌恨。

二、他们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不久之后,唐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势力,借机联合藩镇力量阻碍改革进行,开始打击清除改革派的在朝势力。公元805年4月份,俱文珍联合刘光琦等人立李淳为太子。随后,在王叔文回家为母亲守丧时,俱文珍等人借机逼迫唐顺宗禅位于太子李淳,后来历史将这次政变称为“永贞内禅”。

李淳即位后成为唐宪宗,他掌握政权之后,立马打击改革派人士。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是王叔文被贬谪至渝州司户,不久之后,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到偏远之地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谪至永州,刘禹锡被贬谪至连州。

这一年,刘禹锡三十四岁,柳宗元三十三岁。正值壮年,心怀复兴大梦的他们,终究落得凄惨收场。自此之后,柳宗元谪居永州,刘禹锡谪居朗州,一待,就是十年。

这次著名的“永贞新政”前后共持续180天左右,因为触犯了贵族权贵派的利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细细想来,“永贞新政”跟“戊戍变法”有些相似。

他们都是在欲一展宏图而不得的壮年遭到贬谪,自然心中愤懑不平。但是,面对强固的保守派和朝廷奸臣,他们深感心有力而余不足。他们也只能将远大志向寄情于山水之间,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先秦和汉朝的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质朴真实。作者可以自由发挥,不受句式和体裁限制。文章可以读出时代的文化风俗和社会背景,可以反映人民的疾苦和现实生活。

散文发展至六朝时,人们渐渐从文章内容转移到了对形式与词藻的要求。这样,骈体文应运而生,骈文讲究对仗、对偶、文章要有音律和典故。学子们深受骈体文的影响,内容华而不实,千篇一律,形式僵硬而单一。

柳宗元和韩愈认识到骈体文的弊端,俩人一拍即合,发起了一场古文运动,刘禹锡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们高举复古大旗,在社会广泛提倡复兴儒学,倡导以质朴的古文代替当时流行的骈体文,提倡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他们的先进主张与努力实践,为中国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柳、韩成为了唐宋八家人物,刘禹锡在散文创作上也有重大建树。

这次古文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相似,都是一次文学史上的进步。欧洲的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唐代开始的古文运动,对儒学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四、他们都在诗坛富有盛名。

刘禹锡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如《竹枝词》等。刘禹锡的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如《再游玄都观》等。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柳宗元的诗,只有140余首,在名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位,但却有许多传世之作。特别是他的田园山水诗情绪冲淡、诗意幽远的风格,深得人们的赞赏,如《江雪》、《渔翁》等。苏轼曾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杨万里说他的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如陶渊明一样。

五、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互相扶助。

公元815年,刘禹锡和柳宗元阔别十年之后,又同时奉诏回京。两人骨气相当,初心不改,丝毫没有认错的态度,刘禹锡重贬播州,柳宗元贬柳州。因为播洲环境更加恶劣,刘禹锡老母年高八十,柳宗元上书请求互换,刘禹锡改贬连州。两人又同行前往谪地,一路上游山玩水,吟咏相和,留下不少传世的诗篇。

临近分别之时,柳宗元写了一首诗:《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大意是说:二十年来我们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如果皇恩浩荡,允许我们回家种地,但愿晚年,我们能日夕相处,做个邻居老翁。

刘禹锡也随即和了一首《重答柳柳州》: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大意是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已约定,到了年老一起告老还乡,现在年老了,在人生的歧路,回想当年的约定,心中充满忧伤。如果有一天我们告老还乡,能在一起共同耕作,两个白发老人相看相聚,那时心中万事已休,该是多么舒服!

我们两人已经约好,来年告老还乡,一定要做彼此的邻居,只是这一次分别,却成了永诀。

公元819年,刘禹锡老母辞世,护送灵柩回乡途径衡阳时,听到柳宗元病逝的消息,悲恸不已。随即停下为其料理后事,此时,柳宗元仅有四十七岁。

由于柳宗元为官清廉,家道清贫,加上发妻早年难产而逝,留下两儿两女无人照料,刘禹锡和韩愈等人决定抚养他们长大。后来柳宗元的长子周六在刘禹锡的培养之下,考中了进士。

刘禹锡与柳宗元在人生道路上而结成的生死之交,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们感动不已,人们也很想找到其原由所在。我认为这是由多方面的机缘而形成的。他们共同的政治理想、文化追求、人生信仰、人格秉赋、悲剧人生等等交结在一起,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生死之交。他们有朋若此,夫复何求!

他们的人生际遇,那么多巧合,让人惊讶,让人难以理解。这莫非是上天的安排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