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美文> 正文

灯笼作者情感的三个层次?

2021-09-11 09:17:30 暂无评论 150 情感美文 灯笼   层次   三个

叶嘉莹先生将诗分成三个层次,我们一起来看吴伯箫先生的《灯笼》是如何体现出诗的层次的。

第一层次是感官的感受,我们看见的外界景物就是一种感官上的感受。

小时候和长工一起去接祖父,手上拿着的是灯笼。到家已经二更时分,晚饭过后,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这时,作者的感受是: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这是作者一辈子的思慕。

我们是否有让自己一辈子思慕的场景,例如,静谧的夜晚,如水的月光涂在安静的小巷;温暖的雨季,如油的春雨滴落在屋顶的瓦片上;夏季的傍晚,圆圆的夕阳将最后一缕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流水中。

《灯笼》体现出诗的第一层次是感官上的感受是:静穆!

第二个层次是感情的感动,就是你有非常真诚的一种感情。

小时候上下学时,从母亲亲手递给自己的特别预备预备小纱灯。作者自从远离家乡,在外面孤单的挣扎,慈母吩咐时温柔的话,很久都没有听到了。作者每每想起都感到深深的怅惘。

这种怅惘既有思念也有感动,发自内心的对于母亲接送自己上下学时,认真给我递纱灯的情景,所以作者说自己还清清楚楚记得这盏特意为我预备的灯笼的样子。

由灯笼引发的对母亲真诚的思念,作者因为感动而怅惘。

第三层次,叶嘉莹先生认为就是感发的联想。

作者的思路已经全面打开: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想到“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

这些联想从个人到国家,从身边的亲人到历史上的人物,逐层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出自己由灯笼而生发的深刻的感悟。

然后在结尾处陡然一扬,引出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进而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报效祖国的志愿。于是个人情感升华到家国情怀,表达自己愿意为国家鞍前马后,冲锋陷阵!甘愿做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因为这灯笼不仅是作者小时候感受的灯笼,更是作者在黑暗中孤单挣扎后所发现的前途和光明。由此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

作者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灯笼”,能照亮祖国照亮国人,可是一盏两盏灯笼怎么够?应该是一团一团的火把,你是一盏灯,我是一把火,我们都凝聚在一起就是一把可以燎原的烈火,为了照亮祖国,我愿意燃烧我整个的生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