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美文> 正文

灯笼这篇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标题?

2021-09-13 05:04:53 暂无评论 34 情感美文 灯笼   课文   景象

文章内容依据标题“灯笼”聚合在一起的,所有的细小事件无不与“灯笼”相关,不相关者一件不写。《灯笼》以“灯笼”为线索,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在灯笼这一篇课文中体现了灯笼怎样的文化意义?

《灯笼》一文作者写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一盏红灯笼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灯笼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的作用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了铺垫。灯笼一文将描写、叙述、议论和抒情融于一体,自然而然地交错进行,创造了散文的艺术境界,还运用了以小见大和明线(灯笼)暗线(情感).

课文《灯笼》回忆了哪些与“灯笼”有关的生活景象?

生活景象

1. 父亲给人家做灯笼,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2.父亲一丝不苟地制造每盏灯笼.

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

扩展资料

《灯笼》 吴伯萧

  一 内容简介:

  文章以“灯笼”为线索,抒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回忆,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又联想起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与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 作者简介:

  吴伯萧(1906年-1982年),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政治班学习四个月,后到晋东南前方工作,写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大量作品。1925年发表处女作《白天与黑夜》。

  1941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

  在延安期间,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反映当时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由作家出版社收入在《烟尘集》中,于1955年出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