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对于一些小学和初中的同学来说算是比较头疼了,写感悟类作文更是没有思路,高中的考生再不会写也至少会应付高考而使用通用的议论文套路等,至少能做到不拉分。幺幺君通过参加多次的公务员考试,一遍又一遍去写申论,尤其是写申论大作文,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参加面试,虽然说没有专门去学了写作文,但是通过申论以及面试的训练,觉得公务员考试思维对中小学生作文思维的塑造有帮助,因为公务员考试申论和面试大多数是基于社会现象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去提出办法对策,其中的一些思维完全可以运用的写感悟类作文上。这些思维不高级,就是我们日常遇事和看待事情的思维逻辑,把我们正常的思维逻辑用语言表达出来不就是一篇很接地气很实在的一篇作文吗!(当然以下的分享不适合直接去写考试作文,而适合确实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再写的感悟作文,但是写作思维适合考试作文)
作文分很多种,不同作文的出发点以及思考方式也不同,单独谈感悟类作文,很多家长或者学生其实陷入了一定的误区,认为感悟类作文只是写感悟,但却苦于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感悟。
其实,感悟类作文我们要理解感悟这两个字,“感”意为感受,“悟”意为领悟,那感悟一定要先感受到事物,然后才能领悟到道理。我们的同学和家长则是讲感和悟隔离来开,要么是指谈感受到的客观感觉,要么就是忘掉了感直接去悟。比如小学生要求作文帮爸爸妈妈洗脚,目的就是想让孩子通过帮家长洗脚这件事情直观感受到父母苍老厚实同时长满老茧的双脚的客观事情,然后心里难过从而去领悟到父母的辛苦,然后学会感恩。一个完整的过程被父母打乱,要么直接让孩子没洗脚去写高大上的道理,孩子即使写了,作文的感情也是冷血的呀!要么就是积极配合完成洗脚的任务,但是不和孩子去交流,主观认为这事情很美意思,最终孩子也能把感受的客观事情写成流水账,没有加以感情。
第一,感受在前,孩子要做,家长要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强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认识形式。其实感悟类作文的“感”就是感性认识,“悟”就是理性认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起基础作用的感,才能悟出精彩的道理。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对于给定的一个作文题目或者我们的确亲自去参加过的一些事情,我们一定要求我们的同学亲自参与其中,参与就是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也就不可能有所领悟。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重要,孩子的思维毕竟单一,可能做事情的时候不长心,不会特意去思考,家长这个时候要有意无意的去提醒一下孩子,尤其是小学生,家长的参与对他们写作的基础夯实作用很大。
第二,感受和领悟是交缠的,不是独立的。我们在感受一些事情的同时,总是打算事情完了之后再整体做一个总结思考,这样没有问题,但其实思考想法是在一件事情发生的过程当中随时产生的。可能一个人说一句话你就会有思考,或支持或反对或豁然开朗,也可能事情发展的过程动作天气气候等客观条件影响到事情发展的时候,你也会有所沉思,亦或者一件事情完成与否,成功与否,你也一样会反思。所以说事情经历过之后的领悟不是坐在桌前挠头的苦想,而是把过程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成熟或幼稚的小思考进行的总结。所以,一定要试着边经历事情边感悟道理。
第三,感受在前,领悟再中,对策在后。对策思维很关键,有些孩子事情也做了,思考也不错,但是缺乏一直接下来我要怎么做的意思。我们感悟事物不是为了感悟道理而感悟,而是通过我们个人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之后,用理性认识去知道实践。所以说用马哲的观点来看,完成“感”就是完成感性认识,完成“悟”就是完成理性认识,那完成“感悟”我们就完善了我们的认识论,有了认识论,我们就要去总结方法论,用方法论指导我们的生活。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事情本身出发,去思考接下来学习生活中该怎么做,好的方法去继承,不好的我们要反思以后然后避免。
把一些公务员考试的思维应用到中小学作文中,幺幺君也是一种尝试,因为公务员考试思维是一种正方向的思维,是可以知道工作生活学习的思维,所以用来构思感悟类作文也是可以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是公考幺幺君,有关教育的讨论随时@公考幺幺君!
- 上一篇: 有关席慕容散文感悟生命的读后感?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