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本为情感。中国人具有浓重的思乡情怀,落叶归根更是希望回归家乡的具体体现。但情感如果仅仅是感慨,易于陷入无病呻吟,而托物言志、托物言情是诗歌创作的常用手法,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情感。
作者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载体,将浓郁的思乡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却又含蓄而意味深长。与之相呼应的是“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定语的使用,更是形成与浓厚、深沉的思乡情怀对比,更显离乡游子思乡之烈、隔离之苦。
多年前,客居台湾的人因种种因素不能回乡,《乡愁》的出现恰恰符合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外游子回归祖国、回归家乡的强烈情感,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这样,浅浅的海峡将再不是回家的隔断,而是联系乡情的通道。
自古擅托物借景言情的大家繁不胜数,以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通篇无思念之语,却读来令人感受到他对亡妻王弗的无限思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平淡淡的对答,却让人感慨时光荏苒,令人唏嘘不已。
通过修辞中的比喻和借代手法。其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是比喻乡愁;而母亲、新娘和大陆是借代乡愁。
- 上一篇: 林黛玉那首《杏帘在望》好在哪里?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