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
它是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铺采扌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的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此时的赋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这是的赋叫“骈赋”;唐代又有骈体转入律体的叫“律赋”;唐后到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的赋,称为“文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它起源于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历来受到文人的重视,特别是汉赋,从题材、体裁、表现方式、审美形式上,都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所以,从《文选》开始,赋的创作常常被放在文人文集之首。但是,什么是赋,即哪种文体可以称为赋,哪种文体不可以称为赋,赋是什么,即赋究竟应该属于诗歌还是散文,或者是一种其他的文体,至今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试举例比较诗与散文的基本特征
展开全部
诗歌高踞文学象牙塔尖,本质特征是抒情美。高度凝练。有时候一句抵万句。
散文本质特征是真实,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为此,散文不能虚构。散文与韵文相对应的特点是疏放美。通过个性化的细节感人至深。优秀的散文总是有诗的灵魂。人们对好散文最高的评价是“诗意”。
同样是写山峰,试举例说明诗歌与散文的区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远望云中的群山,似乎时起时浮,群山海一般辽阔。只见近处的山绿中含黛,稍远处的山是一片翠绿,再远处的山绿得发蓝,举目远望直到和远天融在了一起,融在了一起……岚气在阴崖缭绕,把山峦渲染得一重又一重,朦朦胧胧,那是中国画那种大笔横扫,再虚以大片空白之妙韵……(拙作《大黑山散记》)
用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散文,300字左右 现在现在就要,在线等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是: 庭院中央的地上结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乌鸦,寒冷的霜露寂静无声地打湿了桂花。今天的月明之夜,人们都在盼望着远方的亲人,不知道这中秋的相思会落到谁家呢? 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望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忧郁,耐人寻味,诗人杖然与家人离散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骨的四年,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势的。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望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忧郁,耐人寻味,诗人杖然与家人离散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骨的四年,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势的。
描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描景色
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 上一篇: 写一篇抒情散文(600字左右)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