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天找不到一个安静的时候。上班为了工作上的沟通,不停的接电话打电话。下班就听到楼下有人搓麻将的哗啦声,到了晚上十二点后麻将还在无休止的延续,直到凌晨二点左右才有片刻的宁静,但附近公路上偶尔有呼啸而过的车辆打破这宁静。到凌晨四点,那些做早餐的生意人拉开了他们的卷闸门,紧接着生火、搬东西、交谈的声音就出现了。到五点左右,早起的清洁工扫地的声音拉开了繁忙一天的序幕。每当看到身边那些能在闹中取静而熟睡的人,我就怀疑自己是否有点神经衰弱。一次与一个老同学聊天,他居然有同感,于是对静的向往就更急切了。
曾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有关观世音菩萨听禅的故事。据说观世音在得道成佛前曾经在师傅的指导下听禅。也就是闭门独处一室坐禅修行,要求没有外人打扰,非常安静。过了五百年,师傅来问观世音听到了什么,她就说听到了门外一颗绣花针落到地上的声音,师傅摇摇头让她继续听禅。又过了五百年,师傅回来问她听到了什么,她说这次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师傅还是摇摇头就走了。又过了许多年,师傅云游归来,再问观世音听到了什么。观世音开始说这次什么也听不到了,过了一阵就说听到了千里之外某处受了水灾,那些受难的众生求救的声音。师傅这时对观世音说你通过听禅已悟透了佛理,该云游四海去普渡过众生了。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静的力量,它是可以让人成佛的。
又有一次在电视上看一部有关管理方法的培训讲座。主讲师也提倡静的好处。他要求在座的一些从事管理的人士,在一天忙碌的工作后,一定要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来反思一天的工作,对一天的工作做一个总结,第二天才能更好地去工作。这个时间点最好选在晚上十点半以后。他认为只有在静的环境中才能有更清晰、更敏锐的思路,才能不断提高自我。
静运用在电影里也常常发挥出良好的特效。比如战争片在炮声轰鸣中达到剧情的高潮,主人公奋勇杀敌直到突然发现已经弹尽粮绝。在这个面临牺牲的紧张时刻,导演在动的画面下设置一段静音效果。画面上仍然能看到爆炸的动作场面,没有爆炸的声音,同时对主人公大义凛然的面部表情进行一个静的特写。让观众突然由喧哗中一下子掉到静里面感受主人公的悲壮,更容易抓住观众。在有着唯美画面的电影《英雄》里面,梁朝伟和李连杰各自扮演的武师,在湖面打斗时也采用了动的画面与静音搭配的手法,整个打斗过程中,只有两人有兵器接触时才有声音出现。让人体验到入神般的中国功夫里轻功的境界。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迫不得已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但当个人取得些积累时,创富的人们就开始追求静的生活,如富豪们住的别墅,命名大多是某某山庄、某某湖畔等等,而接近山水的环境多是静泌的。普通的人们身不由己在闹市中打拼一辈子,大多都有一个梦想,要在某天退休了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大概都是如画画、钓鱼,学一下书法,或是到乡下的老家安度晚年等等。总之都是相对当下的生活静一些的生活。可见人们本来是喜欢静的。但实际情况是人类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将地球变得越来越热闹。森林变小,江河渐渐枯竭,人类更多的在南北极出现,深海油田的开发突飞猛进,就连太空也布满了各国的飞行器,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很快将使俄罗斯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地球两极都变成城市。到时人类要寻找一片静土将越来越难。在闹的环境下,人们不得已常常在闹中取静。如时下流行的自学热、自考热等等,那些对自学孜孜不倦的人,往往学习环境很恶劣,他们仍能学进去,考出好成绩,关键一点是心静,而且是心静如水,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书本中。我很佩服这些执着的人,但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都有的。
我们要的静是哪种相对的静。我曾在我们公司的标准静音试验室体验了一下那种近乎绝对的静,让我常期承受喧闹环境的耳膜有点不适的感觉,为创造这种绝对的静而设计的密闭环境也让人感觉沉闷。
总之我向往自然界的静。想象一下你身处一片森林,一切都是静悄悄的,风和日丽,到处鲜花绿叶,就连脚下有小溪流淌,头上有鸟儿飞过,也只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静是一种彻底的放松,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我们人类的思想和智慧经常到达的地方。也许时下流行的生态的环保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对静的真诚回归,让我们支持它,拥抱它。
- 上一篇: 高三学生适合看什么散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