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
家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最受欢迎的一本。
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听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觉新,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反抗意识。觉民;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梅,喜欢觉新,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鸣凤,内心渴望爱情却又不敢表达出来,很无奈。
以“家”为主题的散文?
家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就像每一只鸟都有一个巢。只是鸟儿离巢就要飞向广袤的天空,而一个人离家之后想的念的还是家。家是港湾,因为家里有父母。虽然我们也渴望开创自己的天地,渴望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域,但即使给我们一双翅膀,我们也飞不出心头对家的深深思念。
曾经也想过学三毛去流浪,留足迹在每一段人生边上,但那么多年过去,走到最远也就是古城西安,时不时仍要想起故乡,想起家。
纵然四月樱花满园,九秋石榴飘香,却依旧阻挡不了千里之外的山水江南渗入我的脑海与心房。
我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想起家,想起家人。中秋望月时,重阳登高时,闲暇无聊发呆时。
家如一道音符,穿过厚厚木板的阻挡,钻入我的耳朵,又由耳入心。
家不只是一个可供栖息的屋,它更是冬日里的暖炉,当你在外漂泊得累了倦了,回到家里,感觉是温暖、惬意与舒适。
即使情人朋友之间也有闹别扭的时候,但家,敦实憨厚,容忍你的一切,你的霸道,你的无理取闹。
有人说,恋家的孩子长不大。可是,你看那一地竹笋与青草,它们难道不恋家吗?为何小草葱郁,毛竹伟岸?“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啊!因为恋家,所以追求更高更阔的天地,所以不甘服输不甘低头。
试想一下,当你在外被人品评,说“××是××家的孩子”,若你做得很好,你的父母你的家因你而荣耀;若你做得不好,你的父母你的家因你而蒙羞。
而一个爱家恋家的人,岂会不走出去,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我至今犹然记得小学一年级学过的一首诗:蓝天是白云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青山是大树的家,祖国是我们的家。
当幼稚的童声朗朗地念着家的感觉,那会是一种延续多少年的心灵震撼!
我是时时记起,时时回忆,时时在心头缠绕家的影子。
我无时或忘,或忘那一种情怀,我是离家的云,我是恋家的鱼,青山大树永远相依,江南山水存在于我心底。
秋日里,凉风又一阵拂过,带着花香更带着思念。
朋友们又开始散发月饼,遥寄书信了。
我望望天空,望望天空中的月亮,也想透过月的明明灭灭望见我的家,我的父母朋友。
如果可以,我愿化一片枫叶火红,绚烂在故乡的山野;如果可以,我愿成一只青鸟孤飞,给家捎去我的思念、我的怀想;如果可以,我愿……走出多远,家是永远的港湾;思念不断,是历经千年不变的眷恋。
倚着围栏,我的心存放着思念一圈,若它会如水氤氲,我想那唯美的涟漪,便是我的心舟轻泛,泛成了一卷永远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