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美文> 正文

说理散文的写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2022-12-14 11:53:46 暂无评论 282 情感美文 说理   先秦   散文   说理散文

一、说理散文的写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说理散文的写作中需要的技巧是,要有理有据,形散而神不散。

二、什么是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代表作有道家的《老子》、儒家的《论语》、墨家的《墨子》。《老子》用短小的类似哲理诗的形式高度概括了道家的观点。《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不少格言警句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粹。

《墨子》渐有论说文的基本模式,但质朴无文。战国中期,代表作为《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孟子》大多用对话体进行说理,《庄子》除了对话体,还更多地借助寓言和比喻。二书皆形象生动,说理畅达,行文波澜起伏,具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战国后期,《荀子》和《韩非子》则是其代表作,它们既是一些单篇论说文的结集,同时又是一部经过严密组织起来的成体系的学术论著。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代表了先秦说理散文的最高成就。

这些诸子散文,尽管繁简不一,文体有别,风格各异,但它们的发展过程乃是由简而繁,由梳而密,由杂碎而严谨系统,文学的色彩也愈加浓厚。其中以《庄子》、《孟子》、《韩非子》和《荀子》最具文学价值。    

三、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通过什么进行说理的散文

一、《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通过记游进行说理的优秀散文。

二、《游褒禅山记》简介

这篇文言文散文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见理,夹叙夹议,记叙为议论服务。

该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作者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先记叙了自己游山洞的经历。山洞“深”、“难”、“奇”,因有

人“怠而欲出”,自己随之而出,所以不能“极夫游之乐”。接着,作者转入议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样就把人分成两类,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宋史・王安石传》。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巩书》。

四、先秦说理散文如何产生的?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庄子》丰富的寓言和 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

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其实在《论语》中已有萌芽,但与说理文相比显然还有一定

距离。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老子》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 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寻万

物本原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

  《老子》一书中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 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变化

多端,像诗,也像歌谣,常用形象的比喻来表现深刻和玄妙的哲理,文气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 对。虽然就说理文文体来说,《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

和《论语》都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已经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战国中期的《孟子》也是语录体,每篇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论述。全书不仅记录了孟

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成书于同时期的《墨子》和《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墨子》中反映墨子主要思想和代表其说理风格的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 论。

  这些篇目的标题都概括了论述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墨子》尚未完全摆 脱语录体的影响,大量的“子墨、子曰”,表明这些仍是墨子后学对墨子讲学之辞的记录。只是

这些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因而就不再是语录的简单 连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

  这说明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已经形成。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虽然围绕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许多篇章整篇则由构思奇妙的寓言

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可以说是抒情性 说理文。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其文章往往是

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 然一体,是我国说理文体制成熟的标志。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