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这是保罗·索鲁唯一一本关于中国旅行的作品,他搭乘火车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方姓的中国学者,尽管索尔在书中抱怨了一些方学者对他有监视之嫌,但这位学者更多的是为他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甚至还独身去了西藏地区。这本书曾赢得1988年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2、《夜航西飞》
作者柏瑞尔·马卡姆的这本书以叙述她在非洲的童年为主,如何学会狩猎,与当地土著的深厚情谊、独自驾驶螺旋桨飞机等等。其中也包含了她在1936年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的经过,这听起来就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遇到种种困难,既来自自然也来自政治。她在书中这样写道:“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
3、《世界:半个世纪的行走与书写》
简•莫里斯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旅行作家,她在全职写作之前,是一记者,曾跟随攀爬珠峰的队伍进行随行报道。
这本书被誉为莫里斯的集大成之作,是她多年游记与报道的集结。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她在世界各地采访与游历的见闻和感悟都收录在了这本书里,每个年代有十几篇短文,共近90篇。
从英法德到美加澳,再到中东甚至非洲,20世纪各个国家在二战后的变化与社会变革,都在作者的笔下呈现,这本书虽以旅行为线索,却实实在在地在记录世界格局的变迁。
4、《巴塔哥尼亚高原上》
布鲁斯·查特文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旅行作家,更是一位眼光独到、品味一流的摄影师。除了这两个身份,他还是一位艺术鉴赏家、索斯比拍卖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艺术部总监。
他的旅行作品让读者感受到,旅途风景很大程度上是旅行者的内心投射,作者的经历、趣味与态度都将反映在写下的旅行里。
5、《爱尔兰之旅》
这本书是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经典之作,是他于1957年创作的游记。爱尔兰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度,无数作家都曾描写过这个风情多姿的地方。本书中记录了伯尔三次游历爱尔兰的点滴感触,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
一本有关于旅游的随笔
我喜欢余秋雨的《行者无疆》
里面记录了他在欧洲的所见所感,也许是因为自己去不了,所以特别喜欢
以旅游为主题的散文结尾
旅游
虽然准备了几天,但睡眠还是让自己显得匆促。赶紧着洗漱,喝杯水应付了早餐,或者午餐。背了包刚下楼,一架飞机留下的尾巴连同中间的太阳把天空一分为二,肉眼很难发现不均匀。几朵肤色不是很白的云好像热得不行,也好像觉得自己有够黑了,远远地躲在天边。确实,今天的太阳很是惹眼,久违了,看来日子选得不错,心中一阵窃喜。
天时有了。至于地利,早打听好了,一路通畅,道路全是高级别,二级算逊了,我想,对付这两轱辘还是绰绰有余。况且鲁迅先生还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实在山穷水尽,走歪道自己还是行家呢。人和就不多费口舌了,看我蹬得这么来劲--显而易见。简约而不简单,走自己的路,一贯是我的风格,偕几缕清风,抖抖身骨,出发了。
与我所想不二,沿途风景确实好,放电影一样。一大群竹子和郁郁葱葱的树木粉墨登场,虽然,看到这些没挺大骄傲,但它们跟着你跑的感觉还是相当惬意。道路九曲十八弯,宛如一条山蛇,沿着不平整的沟壑爬行。对,爬,我的“坐骑”也艰难地爬着,山城的道路确实让人欢喜让人忧。索性跳将下来,因为山坡那片红的、粉红的色彩吸引了我。
这是片桃树,又是些怎样的桃树,上天为何如此眷顾它们,把原本光秃秃的树枝雕琢得这般美丽,镶上几朵粉红或鲜红的花儿,招惹几只蜜蜂和蝴蝶,香气化为声音,铺天盖地,“嗡嗡”地呼喊着,我不能呼吸了。风中摇摆几下,似乎在炫耀自己的青春,咄咄逼人;淡色的花儿盖着鲜红的,此起彼伏,羡煞仙人。但它不是艳俗的,天然去雕饰,没有一丝做作。纵观春天的万物,大自然多么博爱,她容许一切生物展现自己的美丽,即使来得那样璀璨,那样招人忌妒。也许,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在这些诱惑中,谁都寸步难行,但时不我待,此行是有目的的,而且我已渐感害羞,仿佛一小伙见到梦中的仙子。我赶紧推车急行,绝不带走一丝余韵,如果要带的话,别说上坡,平路也走不动了。
我的决定还是非常对的,就是一部电影,好戏一出接着一出。连成海的淡黄油菜花,是人类送给大自然的礼物,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报酬,田间地头,朴实的农民也是最可爱的人;一口又一口镶着嫩草框框的池塘,波光碧影,加上几颗扭动着柳树的风韵,让人美不胜收;翠绿年轻的山峰,一座挨着一座,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让人无不神往。我更带劲了,山那头又是哪一幕,腿上新增的力量足于让我冲动。
电影总是曲折离奇的,虽然落差很大,但我到现在一直以为是高潮,因为它引人深思,让人得到启发。回想开幕,我忍不住要感慨几句。花儿,我感谢你;树儿,我感谢你;大自然,我感谢你。尽管道路上灰尘漫天,夹杂着汽车尾气的“烟雾弹”尤其让人难受,但你们仍吃力张开花瓣吐露芳香,绿色的大手不停地向我打招呼;虽然高耸的烟囱正冒着浓烟,但你们不曾计较,总是先人一步美丽人间;虽然你们脚下趴满垃圾,你们还是用鲜花与绿叶掩盖起来,再用受尽创伤的根须消化它们。赞美得有些单薄,但你们生来就是美,不缺我这一点。
我有些神伤,美丽的事物总是容易失去,如果不珍惜,那更是昙花一现。新兴的工业园、开发区,对于振兴国民经济,自是让人振奋,但是漫天的灰尘、黑而臭的河水,还是叫人无比伤心。骑在路边,一辆辆轿车像脱缰的野马,发了疯似的狂飙,好不容易冲出灰尘,你不仁也休怪我不义,本想记下车牌举报超速,但车子绝尘而去,哪还有踪影,我想,应该不是国产的。
经过几个工业小镇,我感觉有点累了,腿酸得厉害,屁股也老痛。好不容易,看到一片绿色,但不知为什么,总有些别扭。是一个生态园,附近还有个人工湖,风景很好,别具匠心,小到树下的一桌一椅,大到标着年龄和品种的古树,非常别致。人们来到这里,好像到了世外桃源。我没逗留很久,重新驶上街道。看着路边披满灰尘的园艺树,还有的中头彩,挂着鼻涕和面条,不禁莞尔,有点恶心。但我马上愧疚了,这是它们的错吗?鉴于自己也向它们吐过口水,我应该做点什么弥补,但我能做什么,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苦恼。想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然谁都不愿和他搭边,但他总是不会让人遗忘,就不妨沿袭一下。如果街道像生态园一样,多种树;人工湖的水拿一半洗洗路面,洗洗两旁的树木;当然人总是最关键的,大家都爱护环境,保持清洁,那我还苦恼什么?同理,大多数人还苦恼什么?想归想,自己还是不愿当阿Q,胜利没得到,更让人伤感了。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出发到现在,第一次感觉,赶路要紧。
我有些后悔刚才的决定了,早知留在那桃花灿烂的山坡。虽然汽车很吵闹,但鸟儿的歌声更洪亮;虽然也没逃过灰尘的魔爪,但沾满污垢的叶子只是微乎其微。后悔药是没有的,于是断了念头,专心骑车吧。但马上又后悔了,有些想法还好,现在更难受了,腿好像不听使唤,机械地一伸一缩,屁股也吃不住了。想站起来蹬,给屁股减减压,但腿却无动于衷。我一下蒙了,咋回事?“大气”中毒,阿Q的胜利法麻痹了神经?可是没先例,也没科学依据啊。不管了,小命要紧,赶紧刹车,抱定一棵大树,好不容易下车,摊在地上。补充点能量,喝几口水,终于感觉腿是自己的,心中一阵发麻,以后再也不来这地方了。
怎么着还是没办法,阿Q的存在肯定有必然的原因,我小心地幻想,那号称世界八大石窟的地方定然有独特的魅力,不管怎样也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最求至圣的瑰宝,定要付出一番代价,唐玄奘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方得经书,自己不过体力不支而已。但我早说了,自己不是阿Q,现在越是佩服阿Q能完全赞同自己,可我不能,心中猜忌颇生。那瑰宝是我所能企及吗?自己够格瞻仰吗?也许自己和那些开着车买几把香虔诚膜拜的人无异,能明了几个石刻的真谛?如果因为我的碰触,加剧瑰宝的蚀化,自己岂能安生?又比如,那些美好的风景,如果美是主导,就算掺杂点丑,也无伤大雅;如果美只是丑的些许点缀,那简直丑得离谱。自己又是哪类?本想找寻美,自己是美的,自然合情合理;假如自己是丑的,岂不污了视线,成他人笑柄?仔细考量,还是得有自知之明,自身本就不够美,还楞是往美里钻,确实离谱。所以,还不如待在丑里,无论如何,也能全身而退。但意外也有,如果你是丑小鸭,能变成美丽的天鹅,就能栖身于美中,不过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思绪万千,自己还是不太服气,想想自己虽不美,但能够把丑揪出来,再填上美,也不失为美啊,那自己何不朝这方向努力?至少,去添几把香火,即使不能完善自己,也能落个心安理得,自己没白跑一趟。指不定沾点法气,还能修身养性,独善其身。我真的佩服阿Q了,他又左右了我,不过,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总不该半途而废。斟酌再三,无计可施,不如顺其自然吧,也就算勉强说服自己继续前行。
终于,历尽五个小时,比预计的多了两个钟头,到达了目的地,没有停留,直接上山了。观摩着这些艺术瑰宝,有的气势磅礴,有的精雕细琢,叫人心服口服。现在想一想,不管怎样,追求美还是正确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受美的渲染,可能也会有些改善。
天色渐晚,下山找了个旅馆,睡前一直琢磨着,明早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