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美文> 正文

高尔泰散文名篇?

2023-01-22 07:29:18 暂无评论 283 情感美文 散文   推荐   文学   散文名篇

《沙枣》选自于语文读本第三册第五专题,本专题精选了四篇表现底层劳动者生活的散文,既有外国作品,也有国内现代作家作品。利于学生体会底层社会人物的命运,观察时代发展的印痕。 《沙枣》是中国现代作家高尔泰的一篇饱含深情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具有对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别具匠心的文章结构和细腻、沉稳、朴实的语言风格。

徐志摩散文名篇?

《徐志摩散文名篇》收录了徐志摩先生的散文作品,包括:《康桥西野暮色》、《翡冷翠山居闲话》、《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印度洋上的秋思》等,这些作品既注重审美欣赏,也顾及历史文献价值,有助于文学爱好者的鉴赏和研究者寻根溯源。

爱国散文十大名篇?

大文学家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家闻一多的散文《最后一次讲演》,作家巴金的散文《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作家余秋雨的《华语情结》,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和《太阳的光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巍巍太行山》、《昆仑山的太阳》。

大品散文有哪些?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2、茅盾的《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

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3、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推荐几篇文学散文

朱光潜哲理散文 朱光潜:《谈谦虚》
??说来说去,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 己。这归根还只是-件事,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因为知道如何对付自 己,也就知道如何对付他人,处世还是立身的一端。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一 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不可无我,不可无人格。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 尊大心,不可执我,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 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恰到好处。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不容易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于自己是天生成的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 们自围于我的小圈子,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视所 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生成地要执 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实 面目弄得完全颠倒错乱。我们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而这茧就是自己对于 自己所错认出来的幻象。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知人则哲, 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知道你自己一句古训所以被称为希腊人最高 智慧的结晶。
??知道你自己,谈何容易!在日常自我估计中,道理总是自己的对,文 章总是自己的好,品格也总是自己的高,小的优点放得特别大,大的弱点 缩得特别小。人常阿其所好,而所好者就莫过于自己。自视高,旁人如果 看得没有那么高,我们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击,心中就结下深仇大恨。 这种毛病在旁人,我们就马上看出:在自己,我们就熟视无睹。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一位美少年纳西司(Narcissus)自己羡慕自己的美,常伏在井栏上俯看水里自己的影子,愈看愈爱,就跳下去拥抱那影 子,因此就落到井里淹死了。这寓言的意义很深永。我们都有几分拉西司 病,常因爱看自己的影子坠入深井而不自知。照镜子本来是好事,我们对 于不自知的人常加劝告:你去照照镜子看!可是这种忠告是不聪明的, 他看来看去,还是他自己的影子,像拉西司一样,他愈看愈自鸣得意,他的真正面目对于他自己也就愈模糊。他的最好的镜子是世界,是和他同类的人。他认清了世界,认清了人性,自然也就会认清自己,自知之明需要很深厚的学识经验。
??德尔斐神谕宣示希腊说:苏格拉底是他们中间最大的哲人,而苏格拉底自己的解释是:他本来和旁人一样无知,旁人强不知以为知,他却明白自己的确无知,他比旁人高一着,就全在这一点。苏格拉底的话老是这样浅近而深刻,诙谐而严肃。他并非说客套的谦虚话,他真正了解人类知识的限度。明白自己无知是比得上苏格拉底的那样哲人才能达到的成就。有了这个认识,他不但认清了自己,多少也认清了宇宙。孔子也仿佛有这 种认识。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他告诉门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谓不知之知正是认识自己所看到的小天地之外还有无边世界。
??这种认识就是真正的谦虚。谦虚并非故意自贬声价,作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己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见天边愈远。他发见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返观自己渺小. 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二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匠 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