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摘抄400字
好段:
1.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2.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3.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叶底,很少被人记起。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
。
这部散文不仅让我欣赏到了语言的魅力,
更让我领悟到一个残疾人对于生命的冷静思考。
如果不看作者简介的话,
我完全想象不到这是出自一个残疾人之手。
作者在
最美好的年华,
双腿截肢,
遭遇人生的巨大变故。
可是却完全看不到他对生活的
绝望,甚至是些许的抱怨。
在他的笔下,文字是那么灵动: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中;蚂蚁
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急行而去;······露水在草
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换做是我,我可能会写
自己有多么的痛苦,
或者夸自己多么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仿佛这世界上没有比
这更不幸的。
但是作者却抛开着一切不谈,
他不写自己怎样痛苦地挣扎,
尽管他
却是经历过,
忍受着。
他只是自己一个人来到地坛,
看着屋顶的檐头逐渐退去了
颜色,
看着地上的昆虫在慢慢地蠕动,
看着地坛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有时合上
书,
透过斑驳的阳光思考生存的意义。
这是需要怎样的坚韧!
与他的命运比起来,
我是多么的幸运!
我还有爱我的父母,
我不会像他一样只考虑自己,
而全不顾家
人,最后只留下叹息。
作者笔下的地坛是个包罗万象的小世界,
准确地说地坛里发生的一切都没逃
脱作者细腻的眼光。
病痛
,
让作者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在这个地坛里,早些时候还
能看到一个大妈,
她伫立在角落里,
用一种不安的焦急的眼光望着里面一个摇着
轮椅的残疾人,
可惜她后来不在了;
还能看到一对经常来散步的夫妇,
那位妇女
挽着丈夫的手臂,
从中年走到老年;
在清晨能听到小伙子嘹亮的歌声,
开始是
“蓝
蓝的天上白云飘”,后来是“卖布嘞”;还有一个每天围着地坛跑的年轻人,听
说成绩还不错,只是因为犯了点“错误”,没有公开过他的成绩,直到有一年得
了第一名;
还有一对捡
“小灯笼”
的兄妹,
后来才知道那个漂亮的女孩是个智障。
这些故事看似毫不相关,
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思考,
比如默默的
母爱,
简单而平淡的爱情,
对于挫折不幸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就是都要健康地,平安地活着,这也是作者一直在寻找的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