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至,春景宜人,和风徐徐,晴朗明媚。寻书香于众室,访风景于群芳。楼影如遮,骄阳犹隐。视彼道旁之小草,望其花园之幽径。临高耸之书馆,望洁净之餐厅,入宽盈之教室,出广阔之操场。白墙高矗,溢神工之优美;红幅横持,报一时之佳音。方圆十顷,极旷野之宽广;校室百间,尽教学之所需。
信步于顶楼,徘徊于长廊,景繁遂尽收。校园处处,书声阵阵,望墙凝神,瑕思神往。蛙鼓蝉鸣韵,伴诗书琅琅,舍喧闹而求宁静,弃纷繁而寻幽僻。步校园一角,葡萄薜荔,缘木攀墙,鸟鸣有平仄,花开抱志向,春则桃李芬芳,夏则金波绿浪,秋则果实累累,冬则瑞雪梅香。静坐远观,操场人声鼎沸,人追影逐,万语高歌竟自由。寂寞与孤独同栖,叹人生光阴之短,岁月如梭。廊宽道长,叹校园之宏大;师谈生论,感知识之奥妙。穷心智于所学,极愉游于斯景。 蓦然回首,心满天地。
写初秋的古风散文?
1)浅月一弯,心亦悠然,清风绕我发,记忆追风远。何言深秋悲,落叶自春色,残阳有暖色,游子不带悲。
2)初见君时君不闻。爬上南墙叹戚风。悲雪白了城。失了谁的魂。
3)《长相忆》。宋浩浩。秋云飞,秋风起。昨日已匆匆,又将昨日记。枫叶随风轻自落,萧萧晚秋为谁忆。有情有意有初心,相知相惜相别离。
4)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5)《春夏秋冬》素絮轻,轻絮素,三月梨花绽薄暮,南风催人顾,绯阳终落幕。湖映影,影映湖,七月荼蘼迎夏宿,独酌单盏孤,灯下未央路。故月残,残月故,十月云昙霜难度,夜色留断雾,无人能相诉。枯叶落,落叶枯,一月青梅自傲骨,艳雪添轻浮,枝梢坠流苏。对诗所作,原作者:北冥煮鱼
有关于秋天的散文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