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改写散文是个怎么改写为散文?
把诗歌和散文融合在一起诗中有文,文中有诗要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首先必须明确诗词曲和散文的相通之处.只有找到了相同之处才能,找到改写的突破口.散文和诗词曲都具有意境,这就是它们的相通之处.散文的意境是指散文家把从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物我一体”而产生的“象外之境”、“弦外之音”.散文的意境一般包括诗情、画意、哲理和谐趣四个方面.诗词曲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自己所选择的意象通过添加颜色 等对意象的修饰之后,融入作者的感情,意象和情感融合一致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曲的意象一般来说都是能够构成一幅自然或者是生活的画面的.从上述可知,诗情和画意是二者意境的相同之处,改写就是要抓住这两点入手,先读懂诗词曲的意境,明确其构成意境的意象.例如,改写《天净沙·秋思》我们先应该明确马致远通过“藤”、“树”、“鸦”、“桥”等意象,再加上“枯”、“老”、“昏”等意象修饰词,熔合成“明显的深秋景色和凄苦的游子之情”的意境.
其次是在确定诗词曲的意境的基础上变诗词曲的语言为散文的语言,这也就是我们改写的行文过程.把诗词曲改写成散文,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来说是扩写.怎样扩写呢?按照诗词曲作者的行文思路(有时也可以变通),把这些断断续续的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构思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然后再把它扩充为环境描写.这一扩充的环境描写能为散文中抒情主体的活动及抒情创设一种氛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环境的烘托作用.创设好抒情主体的活动氛围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诗词曲中抒情主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现的抒情主体,一种是隐藏的抒情主体.对于显现出来的抒情主体,比如说《天净沙·秋思》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显现的——一个在古道上骑着瘦马踯躅徘徊的思乡的游子.叙述主人公的活动情景比较简单,我们只要通过诗词曲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给抒情主体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就是.对于隐藏的抒情主体,再进行上述的写作活动之前,我们还必须是抒情主体显现出来.
在完成了以上两个步骤之后,我们只能说是对诗词曲进行了初步的改写,对一篇散文的意境的创设还没有完全完成.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加上散文意境的另外两个因素——哲理和谐趣.哲理是散文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出来的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奥秘的真谛.哲理 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哲理的 会给作品增添思辨色彩,加深意境.当然,在这里给散文加上哲理性的语句,可以是改写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必须自然的由自己过渡到诗词曲中的抒情主体.谐趣是散文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风神趣味.谐趣,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清新明丽幽远,有的雄健雅绝,有的愤激昂扬……他们同样能够开拓和加深作品的意境.当然,散文风神趣味的选择我们要考虑到所改写的诗词曲的感情基调.
以上讲述的主要是在改写时构思和行文过程中我们所要考虑的,其实,还有许多改写的基本知识,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诗经如何改写散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首蒹葭吟唱了几千年,给平淡无的芦苇平添了几许历史的情思、几许女子的娇羞、几许爱恋的怅惘。
芦苇亦称“芦泡子”、“杠柴”,自然生长在洞庭湖的洲滩湿地上,俗称“柴山”。
用四季的眼看过这湿地的苇,苇芽在春里闪绿,苇茎在夏里葱郁,苇花在秋里摇曳,苇秸在冬里惬意。
初冬,砍下秸杆,编几个苇筐,盛几样什物,自是古朴自然;编几道篱笆,种上些小菜,自是田园风光;盖几座茅草屋,饲养引些家禽,自是温馨有趣;造几吨手纸,嗅一嗅苇香,自是心存感念。造物的神奇不过如此吧!
山行改写的散文?
1、改写《山行》:
深秋,与三五友人结伴,远足登高难度。
我们来到山前,只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曲折、蜿蜓伸向白云缭绕的山头,隐约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想来定是另一番景色。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是些山居的人家。这山路、白云、人家都使人动心,这枫林晚景使得我们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大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因为停车甚久,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这一片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啊!
2、原诗欣赏: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作品赏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改写秋词改成散文?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把登高改写为散文?
深秋,寒风袭来,夹杂着丝丝凄凉。仰望天空,天空高远,云不见踪影,天很蓝,蓝的深遂。几声猿啼,更让人感觉凄凉。
我一个人独自登高,在这重九登高的日子,收获的只是飘泊和孤独。远望江面,几座孤零零的小岛在湍急的河水中摇摆不定。黄昏,水退去,白色的细沙是那么刺眼,灰白色的小鸟在空中盘旋。肆虐的风将枝叶吹散,萧萧落下。滚滚涛声,江水汹涌,一泻千里,滚滚向东奔去。
我,如大海中飘泊的小舟,飘浮不定,无所依靠。时光荏苒,已是暮年,又加疾病缠身,而今独自登上高台,欲览秋之美景,然心中苦涩涌上心头。
回顾往昔,艰难困苦的生活过早染白了乌黑的双鬓。穷困潦倒,感摡世间万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姜夔《扬州慢》改写成改写现代散文?
今天是淳熙年丙申月冬至,我路过扬州。夜经过一夜的雪天已放晴,四处望去,都是荠草和麦子。进到城内,到处是萧条景象,青绿色的河水愈感凄冷,天色暗了下来,军中号角呜呜咽咽地响起。我的心情很是低落,感叹扬州城今非昔比,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千岩老人认为悲戚之意可比《黍离》。
扬州是淮河东岸有名的大城市,有美丽的竹西亭,初到扬州我下马稍作停留。曾经繁华的扬州路,如今荠麦青青,好生荒凉。自从金兵对长江流域洗劫之后,破败的楼台树木,仿佛也不愿提起战争。黄昏渐进,荒凉的扬州城里响起了号角声,更觉凄冷。
杜牧俊逸清赏,想必他重来此地也一定震惊。即使曾经有《赠别》《遣怀》那样美好的诗句,对如今的扬州也没法说有什么深情。二十四桥还在,荡漾的水波还在,冷清的月色,寂静无声。想想桥边的芍药花,可知年复一年为谁盛开!
初二古诗《野望》改写散文?
改写如下: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该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全诗原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八声甘州全文改写散文?
神州,何其古老而沧桑的字眼。
西风、古道、残阳,这穿透黄沙的阵阵驼铃,排成一行的孤雁,几点骑影,撰成了一首首苍老的诗篇。
古老甘州,现作张掖,断匈奴之臂,张中华之掖。
霍去病曾在此地跃马飞渡,收复祁连。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响亮誓言冲出云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汉家江山稳了,胡人的天地便颤了。
汉唐是炎黄子孙心目中的盛世,至今犹然,有道是如画江山,百年长安。那首歌如是唱道: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徴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共我礼仪之邦。
唐曲沿袭了汉风大气,兼着胡人粗犷,沉郁强烈,终凝一方豪迈。闻说唐玄宗每逢听到曲中鼓声浩荡,兴致高处难免手舞足蹈。
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渐颓,约莫是太过富庶,或是重文轻武之故,后来的宋人并无唐人大气。淮河在南宋年间,是一条浸透了屈辱的河,当时揽尽风光,今朝化为边界,北方的礼仪之邦,自此成了游牧草原,而南国之音,依然柔靡无骨,声声句句,都在吟咏着“山外青山楼外楼”。
赏遍临安花色,听罢缠绵丝竹,醉在温柔乡的柳永那日想来一点不一样的。乐师便为他演奏了一段唐乐大曲,名唤《甘州》。霎时,沉郁的鼓点响彻霄汉,时而是大漠的依稀驼铃,倏忽是朔风呼号中的滔天战鼓,一声一声敲击着心房,将那久违的激情点燃。
那刻,柳才子的心约莫是痛极了吧,他的北国,早已没有了,余下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还有在外族压迫下苟延残喘的黎民。
《八声甘州》,一个词牌,抑或是一段历史,一曲挽歌,同城池一样沧桑,祭奠着千年前那些同我们一般的坚毅、年少或是苍老的容颜,召唤着那些被岁月尘封了许久的豪情与热血。
《阿房宫赋》改写散文?
阿房宫赋改写
有一座山名叫骊山,山上荒草萋萋,在荒烟蔓草之间,不时能看到几处断壁颓垣。伸手触摸这些冰冷的土石,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沧桑,便幽幽然顺着指尖,流入了眼里、心里,一直流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春秋战国五百多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好在天道轮回,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五百年当有王者兴,终于,一代大帝秦王嬴政横空出世,仗剑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位英主归一了四海,统并了天下,四海承平康宁,万民安居乐业,天下归心,歌舞升平。
那嬴政自以为德比三皇,功过五帝,便欣欣然起来,自称皇帝,野心与壮志也慢慢地转变成了欲望…… 于是那始皇帝便开始为自己修宫筑殿,以图享乐,其中最豪华、最奢侈的便是那砍光了蜀山之林,穷极了天下财富与智慧的阿房宫。那阿房,建在骊山之上,依山势,抱地形,亭台耸翠,楼阁高筑,不知道有几千几万座啊!到处都是曲折的回廊,架空的覆道,潺潺的流水,弯弯的小桥,没有向导,在里面实在是分不清东西南北。每一宫每一殿都堆满了珠玉宝石,可是始皇帝忘记了,那些都是来自原来六国的珍宝,让那些来自六国的宫人眼见这些东西,怎么会不伤心而落泪,怎么能不让他们再次想起曾经的日子,想起他们那些在六国中再也不能见面的亲人……
嬴政是不会忘记给自己找女人的。那些六国的美女,被人从自己的国家驱赶出来,乘车坐辇来到这个纷繁富丽的宫中,为秦国的王孙公子弹琴唱歌,成了一名秦宫人。在那里面能有什么盼头呢?只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日子也许好过一些,可是,阿房宫中何止是三千粉黛啊!早晨起来,梳妆的镜子灿灿如天上的群星;来来往往的宫女,晃动的发髻宛若飘动的云彩;渭河的水都漂着一层罗绮,散着浓浓的脂粉气;焚的香烟,把整个阿房宫都笼在了一片雾霭蒙蒙之中。
一个一个打扮的齐齐整整漂漂亮亮的宫人,倚门翘首,只盼着那皇辇可以打自家门前经过,哪怕被皇帝看一眼吧,也觉得自己还有点活下去的希望啊!可那皇辇却伴着宫人匆忙的脚步,渴盼的眼神,远了,远了,再也看不见了,只剩下那些宫人,泪眼婆娑。有多少宫人,根本连皇上的面都未曾见过,便郁郁而终……
是的,她们当然恨!她们怎么能不恨!那独断独行的独夫!对那些宫人如此,对天下人又何尝不是此?为了灭掉六国,连年的争战,用生命和鲜血搭建起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可是他忘记了,他忘了打天下与守天下是决然不同的道理;他忘了当年帮他打天下的人都是从什么地方升上来的;他更忘了他的百万雄师又是来自何处!
是的,他忘了,此时的他何曾想过天下渴望太平生活的百姓?视金钱如流水,踏生命如草芥!妄图钳天下人之口,束天下人之心,以为靠暴力就可以递二世三世,乃至万世而为君!他错了,错了,错得太彻底!道路以目早已昭示了他的结局,可笑他竟然还在做着长生不老的梦!大楚兴,陈胜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告诉了他百姓的愤怒,百姓的怒火早晚会把他和这座宫殿化成灰烬!他竟仍不悔改,哼哼,最终如何呢?
唉,其实六国被灭怨不得秦国,他们不懂得百姓的怒火,可惜秦也没有能够懂得。但愿这后世的君王可以懂得这个道理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实,孟子早告诉过世人的。
十五月望月改写成散文?
今夜不是十五,月亮却依然皎洁。站在高高的楼顶上,没有古人那高处不胜寒的感慨。看着月下的林立的高楼,望着头上闪亮的星空,心里豁然开朗,无比的惬意舒坦。好久不曾有这样有感觉。黑夜中高楼如一个个沉睡的孩子一般,那闪闪的万家灯火就成了他均匀的呼吸。如此美好的夜色让我领略到了心旷神怡的感受,虽没有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那般秀美,但此时的月夜却有着一种悄然的情趣让我沉浸其中。
望着这神秘的月亮,自古神话的源泉,诞生出了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和叫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神秘的面纱使它成了古往今来人们诉说的对像。这个多情的天体,成了众人向往的归宿,有了月下的山盟海誓,把酒言欢解愁,月下的挥笔而就。然而我却只有同达摩一样在月下怀远,顿悟,但在这里能体会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自然真理,更能体会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古难全的人生哲理。
迎着徐徐清风,任思绪飞扬。静的只有星星伴着月亮,灯火伴着高楼,他们默默地交流着,言谈都市内的繁华,历史兴衰与变迁。静静的听着,感爱着,享受着都市喧嚣后的宁静,难得的宁静。整理着杂乱的思绪,情感,洗刷着疲惫的灵魂。远比浴足,按摩身体上的享受更加快乐。
美好的月夜,无限的情怀,月亮遥远,思绪更远,我喜欢这样的氛围,把自己放入尘世的另一边,容入月亮,星星,苍穹。化成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四处游荡。虽然变得无比的渺小,但把心灵变的更长远,宽阔!
- 上一篇: 经典散文古诗 经典散文古诗词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