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盘溪开花寺庙的来历

2021-05-31 01:12:44 暂无评论 83 散文精选 寺庙   来历   开花   精选散文网

  盘溪开花寺庙的来历
盘溪开花寺在盘溪大龙树村旁,据我的同事说开花寺是郭纳甸的最大一个财主所建。大龙树与郭纳甸相隔着一摆田,因为两个村子都是靠山而建,所以两个村子是遥遥相望。
我的同事是盘溪小龙潭人,他在给我讲郭纳甸那个财主的时候讲的是绘声绘色,还颇有一些传奇色彩,据说郭纳甸那个财主原来却是一个一贫如洗靠挑柴卖讨生活的郭纳甸最穷的樵夫。
  谁知有一天他去盘溪街上卖柴,由于那天柴比较难卖,所以很晚才回家,在回家经过一个叫大远仓的村子的时候,恰逢大远仓的一家人黄昏时候在路旁送鬼,人家正在喊着:“是谁的花钱(一种通洞铜钱)么来领了”。樵夫刚好到了那里,于是赶紧答道:“是我的, 是我的”。
  于是人家就把花钱送给了樵夫,樵夫也就顺理成章的领了那家人送的花钱。在领了那家人送的花钱之后,就赶路回到了郭纳甸自己的家里。而得到人家送鬼的花钱以后的樵夫并没有向某一些人把钱拿去大吃大喝,胡乱花销,而是买了一匹马,从此卖柴不是单靠人挑了,而是人挑一挑,马驮一垛的卖柴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樵夫又用自己的卖柴积攒下的钱又买了一匹马,于是两匹马驮,一人挑。再后来因为卖柴的次数多了,就渐渐和一个华宁贩陶器到盘溪卖,再把盘溪的红糖贩到华宁卖的生意人混熟了,当那个生意人看到樵夫老实可靠,就问樵夫道: “你一天两匹马驮和自己的一挑柴能够卖多少钱啊!”樵夫道:“也卖不了多少,够一家人生活,约有一些剩余也就不错了。
  ”当那个生意人听了樵夫说了卖柴的钱数之后,就对樵夫说:“你不如来帮我,我每天付你两倍卖柴的钱如何?”于是樵夫就受雇于那个华宁的生意人了。
那个时候华宁的陶器很是出名,而盘溪却盛产红糖,于是就有一些商人把盘溪的红糖贩到华宁卖,而把华宁的陶器贩到盘溪去卖。
  可是从盘溪通往华宁的路不仅仅是山路,而且茅草丛生、崎岖不平,只能靠的人挑马驮的,路不好走不说,还得翻山越岭,并且有时候还会遇到土匪,也有狼群出没,从这些你就知道那个时候为商的艰辛了。
从盘溪街上往南走,通过绵羊桥之后,爬上了砂石坡,就一直是在爬坡,穿村过寨,翻山越岭,走箐淌溪,当翻过山顶上的山台寺之后,就开始下坡了,也就开始进入了华宁地界了,于是再次穿村过寨,翻山越岭,走箐淌溪,继续下了一路的坡,当下到了一个叫歹左的村子之后,从慈悲光寺旁经过走不到一里的路就进入华宁县城了。
  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没有车,靠的是人挑马驮,所以这条路是连接盘溪和华宁的唯一的一条交通枢纽,这条路既是商道也是人道。这条路,我父亲过去挑盆盆罐罐以及水缸等瓦货去盘溪卖走过;这条路,我外公家过去做豆腐,我三舅挑豆腐去盘溪卖走过。这条路,我四舅家在盘溪医院的时候我母亲走过;这条路,我盘溪的同事在有了公路之后为了省5毛钱的车钱从盘溪到华宁读书走过,据他们说大约需要5到6个钟头的时间,这条路不仅仅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也记录着解放前那些商人的艰辛和不易。
  
再说樵夫在受雇于那个华宁的生意人一段时间之后,在给华宁的生意人驮货物的过程中,人也就渐渐熟悉了,进货和卖货渠道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就想啦,他雇我的马和人驮货,在付了我的工钱以后,都还能够剩不少的利钱,我何不自己单干,于是就决定自己单干了。
  
话说樵夫在自己单干了以后,也经历了为商的风风雨雨,那个时候从盘溪到华宁不仅山路崎岖难走,而且经过的山上还盘踞着大大小小的土匪,有时候还会遇到狼群出没,不过硬是让樵夫给挺过来了,樵夫在为商之后也渐渐有了一些积蓄,可是这些没有让樵夫想坐吃山空,而是继续做生意。
  
根据我同事的讲叙是,让樵夫发迹的是他发了一笔为数不小的意外之财。说是有一天,樵夫在驮糖去华宁,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樵夫在华宁耽误了回盘溪的时间,而瓦货又必须在第二天早上就得发给盘溪的商家,所以樵夫只能连夜赶路。当通过慈光寺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只是这时间樵夫突然看见慈光寺旁边的山上金光闪闪,于是走到哪里用随身所带的红线作了记号,当把连夜把瓦货运回盘溪交付商家以后以后,第二天晚上就一个人拉着马带着工具不声不响的找到红线作记号的地方把财宝取走了。
  那个时候出门在外的人都随身带着一些避邪的东西,当然红线也是其中之一。
从此樵夫发了,发了的樵夫从此变成了一方财主,发了的樵夫由于信誉好,平常又乐善好施,捐款修桥补路,积极倡导做公益事情,于是樵夫就被选为了一个村的族长,樵夫在当了族长之后,不仅修缮了通过村子前的一条水沟,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不仅制定了维护一方的社会和谐,也制定了维护着一方的生态的和谐。
  比如,明令禁止村民砍伐村子后面山坡上的树木,要求村民在用沟水的时候,上游禁止人和牲口洗澡,也不能洗涤粪桶,尿桶之类的污秽东西,否则罚油一斤,并且张榜公告,让村民家喻户晓。上游只能洗涤饭帕蒸子等之类的物件;中游洗涤蔬菜之类的物件,人、牲口洗澡和洗涤粪桶,尿桶之类的污秽东西只能在下游,后来又出资建了开花寺。
  
据郭纳甸的一个同事说,她说村里的老人在后来很是怀念那个时候,说那条水沟直到解放前都是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可惜到了解放以后,一群没有教化的人当了家,做了主,整天运动不断,那个樵夫出生的财主被评为了周围几个村子最大的地主,被打倒镇压了,当然村规民约也废除了,小水沟也没有人管了,人们洗涤东西也随便了,人和牲口洗澡也不分了,村子后面的树木被砍伐了,清澈见底的小水沟变成了浑浊不堪的臭水沟,最后是干枯了,所以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老人们都还讲那过去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