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 ,1928年10月21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2017年12月14日,在台湾高雄医院过世,终年90岁。
我们大多人都知道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其实余光中不仅仅写诗,他还写散文、搞评论、翻译作品。余光中主要著作有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传遍了全球华人的世界,《乡愁四韵》与《民歌》也流行很广。散文《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被各种选集选入,诗文多篇收入两岸的教科书中。因此,也有人说,余光中是被《乡愁》遮蔽了。
余先生自己也曾借诗人雪莱的经历说:“诗名太著,光芒掩盖了论文与译名。”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余光中自己。
我们看看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集:诗集有《歌》《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散文及文艺批评文集有《左手的缪思》《逍遥游》《望乡的牧神》《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从徐霞客到梵谷》等;翻译作品有《录事巴托比》《英诗译注》《温夫人的扇子》《守夜人》《理想丈夫》等。
余光中在诗歌中有一点的创新,他吸收古典文学的精髓,同时也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可以说兼容的非常好。大家都知道,余光中师承梁实秋,作为梁先生的得意弟子,他也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惜他的诗名太盛,盖住了他在散文和翻译上的成就。
余光中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化遗产不应该被低估,甚至我们要重新评估一下先生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