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减字木兰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赏析:这是一首节日词。
上片以节日习俗起笔(春牛春杖),描绘初春的勃勃生机,人们迎春、庆春的活动、欢乐场面。
下片写地处天涯海角的海南岛上,立春就显出浓郁的春意。渲染当地美丽的春景。
苏轼诗词经典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赏析: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散文经典名篇赏析?
《爱莲说》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周敦颐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icon上的经典之作。这篇文章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篇经典之作。
文章开篇,就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作者用“荷叶自在间”、“荷花别样红”等语言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荷塘的世界中,让读者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荷花的爱慕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
接着,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生命历程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语言手法,表达了荷花在污泥淤泞中也能保持自己的纯洁,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自我净化的能力。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最后,作者通过对荷花与人生的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用“采之欲饮,观之欲娱”等语言手法,表达了人在面对荷花时的欣赏和喜爱,展现了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表达了人在面对生命时的态度
苏轼书论赏析
《论书》摘自《东坡集》,包括苏轼《论书》、《论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
苏东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
他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尚意书风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
苏轼琴声赏析?
苏轼有词《减字木兰花》写琴声,曰:「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一状其形如玉指冰弦;二罗其声;三抒听琴之感,最后弹琴之态。
又有诗写琴声,更妙。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听琴听出了禅来!服未?
苏轼忆秦娥赏析?
忆秦娥
赠前朝宫人琵琶色兰兰
恨凝积,佳人薄命尤堪惜。尤堪惜,事如春梦,了无遗迹。人生适意无南北,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相识,恍疑犹览,内家图籍。
赏析:
起笔“恨凝积”,破空而来,突兀而起。人们不禁疑窦环生:谁之“恨”?“恨”什么?为何“恨”?“恨”又何以“凝积”?次句“佳人薄命尤堪惜”,一语道破:恨者是“佳人”,天生丽质,绰约丰姿,然而“眉角眼梢都是恨”,满腔的怨恨“凝积”在眉眼之间。这么一个绝色佳人,何恨之有呢?词人点出“薄命”,她恨的是多灾多难的命运。
宋苏轼曾感叹说:“自古佳人多薄命。”(《薄命佳人》)这位佳人误入宫中,以弹唱琵琶供奉宫廷贵族,已自深深不幸,加之身逢亡国,流寓四方,更是苦不堪言。这境地,叫她如何不恨?身世之恨,亡国之恨,恨恨交加,又怎能不在心头凝聚郁积?一个弱女子,在命运的摆布下,备尝人间艰辛,词人不由得深深叹息:“尤堪惜”!佳人堪惜,薄命佳人尤堪惜。这发自肺腑的心声,表达了词人对受压迫受凌辱的下层社会妇女的深切同情。
“尤堪惜,事如春梦,了无遗迹”,结三句凄楚,令人黯然神伤。“尤堪惜”三字复唱迭出,对“佳人薄命”再致惜意,同时也对“事如春梦,了无遗迹”深表惋惜。琵琶宫女弹唱的前朝旧事犹如春梦一般全无踪迹,一种怅然若失的恋旧情愫表现得淋漓酣畅。宋苏轼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去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里化用苏诗,而突出“了无”,情致更加沉郁。
过片“人生适意无南北,相逢何必曾相识”,即事抒情。“人生适意无南北”句,反用宋王安石《明妃曲》“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语。王诗谓,昭君失意,出塞远嫁匈奴;阿娇失宠,废居长门宫,可见人生失意并不以地域的南北为转移。词人反用其意,谓人生适意也不分南北。
“人生适意”,语出《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词人寄语兰兰,人生不取决于地域的南北,贵能顺心适意。
“相逢何必曾相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兰兰是前朝宫女,词人是前朝旧臣之子,自然同病相怜,一见如故。金亡时,词人在元廷,其年十六,亡国之痛也曾隐隐藏在他心中。如今聆听前朝宫女弹唱前朝旧事,又怎能不动恻隐之情呢?这两句,一用戎服乘马、手提琵琶出塞的王昭君事,一用“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的琵琶女事,恰合琵琶色兰兰的身份,可谓深稳贴切。
结三句“曾相识,恍疑犹览,内家图籍”,抒写聆听琵琶的感受。前朝宫女谙熟前朝宫中旧事,是历史的见证人。她所唱的前朝事,词人都似曾相识。听着听着,词人竟怀疑自己还在浏览内宫的图画和书籍了。
词家多以景寓情。这首词却专以情语取胜,情致深挚动人。词中剪裁前人成句,或一字不易,或略加增削,或正用其旨,或反用其义,均深稳妥切,融化不涩,尤见熔铸之功。
苏轼黄河赏析?
⽐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盾苦闷,⼒求超脱⾃适⽽不断追求的⼼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步使词作中的抒情⼈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向同⼀。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苏轼春联赏析?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具有对称美和顺序美。
传说在杭州时,修苏堤,一日与佛印同游苏堤,看到堤岸上有一只犬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骨,因为“河上”和“和尚”谐音,显然有戏谑佛印和尚之寓意。而佛印和尚也是聪明透顶之人,他随手撕掉了苏东坡所赠他的一把折扇,扇面上写有东坡题写的诗句,然后抛进水里,随口说出下联:水流东坡诗!这“诗”与“尸”谐言,佛印和尚真是以牙还牙了。
苏轼观潮赏析?
这是东坡居士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
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写下了此诗。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舍看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 上一篇: 威远黄荆沟桐子花开了吗?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