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带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怎麽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翰,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翰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麽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于是我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哪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还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再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2、相信和不相信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循循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
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
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
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
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
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
、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
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
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
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
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里不堪一击,一
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
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
及能力者,几希。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
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
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
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
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
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
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
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
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
。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
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
,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
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3、月夜
十五的月儿十六圆,今晚的月亮就像一个硕大的月饼,在群星闪烁中,夺目的悬挂在中央!轻雾慢慢的缠绕着,柔柔的白光,迷离而悠然!初秋的风儿,带着果实的芬芳,亲吻着我微醉的脸庞!独酌后的惬意,尽现在这迷人的月夜!
透过迷离的的目光,看着月亮的清澈,仿佛置身在乡村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如水的月光,树木的深然如岸,伴着村庄的万家灯火,恬静而温馨!
月亮温柔的光芒.沉淀了我的心情!儿时在月夜的景象,在记忆深处泛滥,空旷的院子,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听着妈妈讲那古老的故事,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一家人乘凉的画面,在脑海里都一一如绘!
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的美丽,在冷冷的清秋里,伴这一轮冷冷的秋月,她冷漠而妩媚,有着不可侵犯的高贵!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的不近人情,她明亮而纯净,温柔而可人,而是这寂寞的夜色中,伴人的景色!
总以为月亮不属于城市,只属于乡村,总以为城市的喧闹,掩盖了她的美丽和宁静!原来她一直都在静静的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述说着嫦娥与后翌的浪漫故事!不管在哪个角落,月亮都是那么的美好,介意的只是赏月人的心情!
忙碌过后,踏着这份月色,摇曳的树枝,在月光的折射下,马路上尽是斑驳的树影!澄净的空气,伴着夜的湿润!银色的月光洒落在我身上,心儿在温柔的沉淀中回归了恬静.原来,城市的月夜也是这么的美丽!
4、后 山
作者:白桦
初秋,不论走在哪里,只要有草,有树叶的地方,就会听到沉沉的秋虫的吟唱!那是风过树梢时留下的尾音,是记忆掠过心头的感觉,它让我想起儿时我们后山上的野草荒蒿……
夏天,这些野草荒蒿被我们割回家当柴烧,搁的时间长了,放到火膛里燃时,便会慌慌张张得爬出各种小虫子,匆忙着,四处逃散,我就忘记了续火,盯着四散的虫子出神,结果火冲出镗口,燎着了眉毛头发……
后山是一片荒坟场,夜晚,总有那星星点点绿光在坟间游荡,老年人说那是鬼火,孩子们则不以为然,在夜晚偷跑了去,捉了那绿光,把鬼火沾到自己的眼皮上,做了鬼样子吓唬胆小的,常常就踏到了长满荒草的坟丘上,脚刚刚陷下去,冷汗已经下来,结果倒被真的死鬼吓得半死……
坟场边的空地被我们各家开了一块块的小片儿地,大多在里面种地瓜,地瓜是要常常翻秧的,大概是怕那些蔓生的瓜秧扎了根影响地瓜的生长吧,就是收地瓜时,这些瓜秧也是宝贝,把叶子打下来,留下瓜梗,挑那些牛眼大小的土豆,和瓜梗一起煳了做酱菜,是那漫长寒冷的、没有新鲜蔬菜的冬天的主菜。
后山腰有一条横亘着的土沟,大人们说那是战壕,是早年打仗时的遗留物。我们常爬到里面捉迷藏,无意间发现里面有很多的“猴子腿”(我们当地的一种野山菜),层出不穷,让我们采也采不完,成了那贫穷的日子里餐桌上的好菜。战壕的边上还有很多的野蔷薇花,春天,收购站就贴了红红绿绿的收购广告,八分钱一两,孩子们课余大部分时间就用在了采野玫瑰上,一个春夏,能赚到三、五元不等,用来买奇缺的学习文具,可以用整整一个学期。
后山的顶上,是一小片松树幼林,直直细细的,纤弱幼嫩,我们在林子的中间开出一片空地,晨起的时候,在里面舞棒弄棍、拿大顶、打把势,天长日久,我们的个头长了,身子强壮了,可空地却给压得光溜溜的了……
冬天的时候,后山是天然的滑雪场,我们常常成群结队的拖着自制的木爬犁,笨拙地爬到山顶上,从山顶沿着一个个突兀的坟包中间的羊肠小路放下来,足有一里地远,常常是人仰马翻,滚一身的粉面似的白雪!
这个后山啊,离开它十几年,我一直不敢回去探视它,我怕它的现在抹去了我儿时对它的美好记忆,我不敢面对它的今天。
它现在怕是变成了一栋栋房屋或者是菜园了吧。现在想来,其实后山应该是一个很荒芜、贫瘠的、甚至有着鬼气的地方吧,可正是这看来荒凉、甚至可怕的有着鬼气的坟场却给我孤寂的童年和劳累的少年时光带来了的无比的乐趣,我没有记住童年里的一件玩具,一件新衣服,却独独在心头立着这荒芜的后山!
后山对我和我同一时代的孩子该是座像阿里巴巴似的宝藏吧。
5、含泪的写真
——沈从文《街》描写手法分析
沈从文的《街》,通过一个偏远的小城表面“热闹”其实寂寞的生活场景的刻画,反映了军阀混战下的人们的生活痛苦,表达了作者对于没有了“男人”的妇人们的深切同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对小城看似平静其实饱含深情的生活状态的描写。
饱含深情的生活场景描写。文章就是写小城的一天的生活,“各个人家开了门……到街市尽头去提水。”“这一条街静静地像在午睡……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场景描写处处可见,看似热闹的背后是妇人独立支撑的寂寞与乏生气。细腻的笔触让小城的一天生动再现,看似冷静的刻画的背后是作者那颗悲悯的心。
含泪的心理描写。“因为她一定想着一些事情……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妇人心不在焉,说明了她们对男人的思念牵挂之切,“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寂寞的等待,无奈的“娱悦”,虽然是歌声,可是这歌声却让我们心酸落泪。“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以乐写哀,无知孩童的乐,反衬的是妇人失去男人的无限悲哀。
除了生活场景与环境的描写,本文还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灵活多样的描写,处处写真,处处含泪,感人至深。
6
- 上一篇: 求几篇优美散文片段(如朱自清,胡适)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