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苏轼,欧阳修散文比较?

2024-04-05 15:18:43 暂无评论 0 散文精选

苏轼,欧阳修散文比较?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1、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3、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4、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5、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简称“唐宋八大家”。

6、苏轼与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7、苏轼善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8、苏轼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扩展资料: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苏轼有趣的散文?

临皋闲题

北宋:苏轼

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扩展

先生得知这位亲家新建了一处豪宅,虽然心里有点酸酸的滋味,但是他马上就呵呵一笑。诗人觉得人生苦短,不可太在意得失,既来之则安之,也许老天爷如此对待落魄之人,正是在考验自己的意志品质,于是即兴写了这篇短文,表达心志。

作者在开篇先介绍临皋亭,它离大江很近。江水滔滔,清澈鉴人,诗人立刻联想到家乡的峨眉雪水,虽然离此万里之遥,但也应该流经此处。作者倍感亲切,于是欣喜地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这里好像就是先生的第二故乡,他也就不必苦苦思念故园了。

接下来是千古名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简单的话语,却极为奇警。作者用一个“闲”字,表达出自己恬淡悠闲的生活状态,以及任运随缘的淡泊襟怀。

闲,并非无事可做,而是摆脱了仕途的束缚,没有了名利的羁绊。先生感到自由惬意,又可以安然地读书创作,可谓苦中作乐、乐而忘忧。而且这种“闲”,也是用贬谪之痛换来的,更是一种祸福相生。

正因为作者无拘无束,又不在乎得失荣辱,于是就可以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宽阔的大江,仿佛是他的储水罐;茂密的山林,好像是他的后花园。他每天虽然躬耕陇亩,与渔樵为伴,和鸥鹭为伍,却一点也不感到寂寞孤独。

所以当作者听说亲家的新宅落成后,他除了祝贺,还诙谐地说,“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作者要以临皋胜景,与范家的新第园池比个高下,看似玩笑话语,又确实发自肺腑。

可见作者毫不在乎自己的穷困潦倒,反而极其率真和淡然。作者在短文的最后,还以幽默的口吻,说出自己还需交“两税及助役钱”,其实是对王安石的一种巧妙讽刺。

苏轼的写景散文代表作品?

苏轼为人豁达、脾气直率,喜欢美食、美景和美酒,这也就促使他爱上了旅行和四处游玩,每到一处见到优美的景色更是会诗兴大发的作上一两首,苏轼写景诗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早发白帝城》、《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等。

  苏轼描写景色的诗词大多辞藻生动、意境美轮美奂,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通过新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贴切的拟人手法,表达了对祖国大好风景的热爱,也通过这种描写抒发自己内心的乐趣和、景色的美丽以及对能够踏足山水之间的这种快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读到诗的人产生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这种感觉,体会到诗人心中的情感和不可言喻的欢乐,这种情景相生的手法让苏轼的作品流传千年依旧明媚动人,扣人心弦。

苏轼有关食物的散文?

以下是几篇苏轼写的关于食物的散文:

- 《菜羹赋》:这是苏轼用食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散文,讲述了他在异乡对故乡菜羹的思念。

- 《老饕赋》:这是苏轼写的一篇关于美食的赋,其中列举了许多美食,如“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等。

- 《豆粥》:这是苏轼写的一篇关于豆粥的散文,讲述了他对豆粥的喜爱和豆粥对他的重要性。

- 《煮酒歌》:这是苏轼写的一篇关于煮酒的散文,讲述了他对煮酒的喜爱和煮酒的制作过程。

- 《东坡羹》:这是苏轼写的一篇关于东坡羹的散文,讲述了他对东坡羹的制作过程和口感的描述。

这些散文都表现了苏轼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素养。

苏轼散文石钟山记全文?

《石钟山记》的全文是: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为什么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这是因为苏轼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还展现了对自然人生艺术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此外,苏轼的散文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苏轼的散文被誉为“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成为北宋散文的代表作品。

简述苏轼的散文史地位?

苏轼在散文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散文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技巧高超,被誉为“欧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