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关于描写松柏的美文

2024-04-24 17:02:43 暂无评论 35 散文精选 雪松   赞美   散文   松的散文

一、关于描写松柏的美文

松柏赞

我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但我更赞美坚贞的松柏。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松柏生机勃勃。迎着风雪,傲然挺立在寒风之中。在雪中傲然挺立,是那么雄健、迷人。

春天来临时,从不与它们争夺明媚的春天。你瞧!它在寒冷的冬天,长的那么精神、迷人。针叶润滑透明,有点冰清玉洁。松柏不是娇贵,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愈精神,愈秀气。吹拂它的不是清风,而是凛浰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露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射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它有这一副傲骨,但从不骄傲自大,夸奖自己。

在寒冷冬天的早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松香就从窗外飘来——那就是梅花。它虽然从不与百花争春,但经常被古今诗人画家所赞美。松柏以它那种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被我们中华名族的人民,称作为——中国松柏。

松柏那种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不正是我们的人格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不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为他人服务。他们也从不炫耀自己,夸奖自己,还不与他人去比赛。

所以,我要像松柏学习,学习它,那种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去学习松柏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有关"松"的诗文

若草则为兰,若木则为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三、描写黄山迎客松的文章

我是黄山上的迎客松

我是一棵松树种子,临行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不管到哪里,一定要坚强地生活,否则,你一辈子都成不了大器。”

一阵轻风吹来,我和兄弟姐妹们被吹下来,随着风飘荡,有的兄弟是急性子,刚离妈妈不远就纷纷降落,剩下的兄弟们决定远处飞去,我和另外两个兄弟选择了大兴安岭,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在旅途中,我们碰到了一座巨山(黄山),我么决定兵分三路,各自谋生,但是,我怎么绕也绕不过这座“丑”山,为了不把自己摔坏,所以只好落到了一个岩石旁,我落下后,对老天说:保佑另外两个兄弟千万别撞上这座山,南无阿弥托福(我们松树的托福语)。可是,过了两天,我才得知它们分别在我撞岩石前后0.01秒撞山。此后几天,这山滴雨未下,我口干舌燥,奄奄一息。这时,一只画眉鸟飞来,用歌喉唱到:“小种子呵,放弃吧,你不会存在的,消失吧。”说着,就扑扇起翅膀走了,旁边的小草说到:“别听它胡说,如果你实在想放弃的话,就当是为我而生长。”一年后,我成了一颗小小松,五年后,我成了一颗大松,十年后,我变得粗壮起来,一千年后,我变成了人人皆知的“迎客松”,就连“举国闻名”的人民大会堂都有我的身影。

经过我这一千年的风风雨雨,人们都说“迎客松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都是经过风风雨雨才出现的彩虹,我们应该学习他们!”

四、赞美雪松的散文

三颗雪松 有一个著名的古老神话,说的是昔日美丽的黎巴嫩森林长出了三棵雪松。 众所周知,雪松长大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它们度过了整整几个世纪,对生命、死亡、自然和人类进行思考。它们目睹了所罗门派遣的一支以色列远征军来到此处,后又看到了与亚述人交战期间血染的大地。它们认识了耶洗别和先知以利亚,那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死敌。它们观察到字母的发明,并被过往的满载花布的商船弄得眼花缭乱。 风和日丽的某一天,它们就前程问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我想变成世上最为强大的国王的宝座。”第一棵雪松说。 “我愿意永远成为某种永远把恶变为善的某种东西的组成部分。”第二棵雪松说。 “我希望每当人们看到我的时候,都能想到上帝。”第三棵雪松说。 过了段时间,伐木人来了,三棵雪松被砍伐,一艘船把它们运往远方。 每一棵雪松都怀有一个愿望,然而现实却从不询问何为梦想。第一棵雪松被用来修建一个牲口棚,剩余部分则做成草料架。第二棵雪松变成了一张十分简陋的桌子。第三棵雪松因为没有找到买主,便被截断放进一座仓库里。三棵雪松都深感不幸,它们抱怨说:“我们的木质虽好,却没有人把我们用于某种美好的东西上。” 上帝却命令它们少安毋躁、保持希望,并应许说它们的梦想必将实现。 过了一段日子,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有一对贫穷的夫妇在旅途上未能找到栖身之处,妻子却快要临产了。他们决定在路边那个由第一棵雪松修建的牲口棚里过夜。临产的妇人疼痛地不住呻吟,最后她在这里分娩,并将婴孩放在了草料架上。此次此刻,第一棵雪松明白了它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婴儿便是世上的万王之王。 又过了若干年,在一个简陋的房间里,几个男人围坐在由第二棵雪松制成的那张桌子周围。在众人开始就餐之前,其中的一个人就摆放在他面前的面包和葡萄酒说了一些话,然后众人一起含着眼泪分享面包和酒。于是,第二棵雪松明白了,此次此刻,它所支撑的不仅仅是一只酒杯和一块面包,而且还是世人与上帝的联盟。 第二天,有人取出用第三棵雪松切割成的两根木料,将它们钉成十字架的形状,随即将它扔到一个角落里。几个小时之后,士兵们强迫一个名叫西门的乡下人背起这个十字架,而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被野蛮殴打遍体鳞伤的男人。在各各他,兵丁们把这个男子钉在了用第三棵雪松制造的十字架上。第三雪松感到毛骨悚然,对生活留给它的野蛮遗产感到伤心。然而,在三天时间过去之后,第三棵雪松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曾被钉在这里的男人如今已成为照亮那一切的光芒。用它的木料制成的十字架已不再是苦难的象征,却变成了胜利的信号。 所有的梦想总是如此,黎巴嫩的三棵雪松履行了它们所希望的天命,但是方式却与它们所想像的不同。 这是关于三棵雪松的故事,这更是关于整个人类的故事。这是我们已经经历的历史和正在经历的现实。这也是一个关于希望和爱的故事——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失去希望和爱,都不能自暴自弃,因为我们都是上帝的爱子。在上帝的眼里,没有人会被遗弃,没有人会是废物。安迪和瑞德战胜了监禁,金斯伯格和史铁生战胜了残疾。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三棵雪松,上帝也仁慈地倾听它们的祷告。爱成就希望,希望则支撑着我们活下去——在这个许多时候并不可爱的世界上。保罗•科埃略很喜欢修士托马斯•默顿的一段话,这段话大概也是其写作的宗旨吧:“精神生活归根到底就是爱。行行善事、帮助或保护他人,并不是爱。因为我们如果这样做,那我们只是在把他人当成简单的物品看待,自认为自己是慷慨明智之人。这根本与爱无关。爱是与他人心灵相通,在他人身上发现神的光辉。”人不是集中营中的号码,人不是大屠杀中的尸骨,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制造的,像天使一般可爱。 科埃略通过三棵雪松的故事告诉我们说:“我们极少察觉到我们身边的不凡之事。奇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上帝在指引我们道路,天使在恳请我们聆听他们。然而,我们只知道靠那些已存在的成规法则才能找到上帝,而根本没有去注意身边的事。我们不知上帝无所不在。”不必再去寻找其他的答案了,这就是最后的答案:顺服、信靠和聆听;不必再去寻找其他的真谛了,这就是生命的真谛:爱、希望和创造。 是的,永不绝望。我把写作当成祈祷与感恩,即便是谴责与批判以及对公义的彰显,亦是祈祷与感恩的一部分。我们都能找到那条活水的江河,那水,我们喝了以后将不再渴。但愿我的文字能够给读者带去希望和信心,并且在这文字的因缘里,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