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弘扬五四精神的诗歌
《青春之歌》
青春歌唱完一首又一首
青春校园
在今天下起更大的雨
哀悼
哀悼三分钟
一个民族的学子们
游上街头
为抗议那不平等的自由
奉献血与泪
学子呀
你在五千年的教育中
吸取了多少精髓
忧天下之所忧
思天下之所思
诚如一方水土的英雄
无论历史和现代
都将被人们记住
记住那一刻你们的光荣
点燃了
点燃了这一首首青春的赞诗
点燃了这一篇篇学子的情怀散文
歌唱吧
青春
燃烧而且要歌唱着
去争取未来的希翼
去争取青春来时的那场雨
更大的更久远的一场雨
唱起青春的歌唱
唱起同伴一起地奔涌向胜利的歌
一起唱
唱在这春天的喉咙
四季勃发
奋飞志想
完
二、五四文学期间,散文成就最突出的原因有那些?
一,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三,五四文学期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散文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所以
五四文学期间,散文成就最突出。
三、关于五四青年节的文章
追求梦想,
是因为梦想就是皎洁的月光,
是因为它自信给人间营造一片清澈空灵;
追求梦想,
是因为梦想就是蒲公英,
是因为它相信能还大地以一片姹紫嫣红
梦想,是你生活的航标,梦想,是你美好的憧憬,梦想,是你理想的翅膀。拥有梦想,才会拥有未来。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每个人都期盼将来。人生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试问,我们在座的热血青年谁又愿意过那种行尸走肉的日子呢?我相信我不会,你们大家都不会。
四、如何看十七年的散文
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严重受到政治的干预,致使单一的左翼文学控制着整个文化界。作家失去了创作的自主性,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等被强制纳入应予遵循的体系性“规范”。纵观十七年文学,其中虽然在黑暗中曾有过几点火花,但却由于环境的力量使其瞬息即灭。起起伏伏,文学成了政治的晴雨表。
由于文体上的特点,小说受其“毒害”最大。散文、诗歌、杂文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起五四文学,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呈现了衰退情景。散文创作也不例外地陷入某些困境。
第一,片面追求“诗意”而美化和粉饰了生活。这个时期普遍重视散文的“诗意”。但什么是“诗意”?它能给散文带来什么?散文作家和评论家对于“诗意”的理解是各种各样的。总的来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解是指作家在生活中发现、提炼一种闪光的思想感情。另一种理解,是指散文中有诗的意蕴,具有诗优美、含蓄的意境。另外还有综合的看法,本文采用综合的观点。
散文的诗意化若作为艺术追求的一个内容则会合适一些,弊病在于过分地去扩大它的好处,把散文的这个特点扩展成所有优秀散文都必备的特点。这也正是由于十七年文学追求单一化的大环境下带来的片面。
杨朔是支持诗意中最自觉、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例如《荔枝蜜》,他写蜜蜂的辛勤劳动,以此歌颂千万辛勤的农民为后世酿造甜蜜生活所付出的劳动。但其中某些不值得提倡的成分则被粉饰和掩盖了。作家固然极力挖掘了生活的美,但却忽略了严峻的现实生活,因此位能更深层次地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散文自觉、不自觉地美化了生活,拉大了与现实的距离。当散文只局限于表现盲目乐观的一面,则不可能对现实生活作出深刻的思考。因此,散文的发展受到阻碍也就可以理解了。
于是散文的第二个困境就也显现出来了。散文的重要特点本就在于其真挚、自然,尤其是要有作家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这也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作家既然极力往“大”方面写,脱离生活,则作品中就显得矫揉造作,散文的最大悲哀正在于此种盲目夸大。仍然以杨朔为例。《雪浪花》中的老渔民,《荔枝蜜》中的蜜蜂,《茶花赋》中栽培茶花的花匠,他们的辛勤劳动是可爱可敬的,然而把它升华为某些象征,极尽颂扬,这就太牵强附会了。周立波曾精辟地品评杨朔的散文:“笔墨简洁,叙述明白,是作者的特长;然而也许因为过于矜持吧,文字上微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另外,对“小我”的忽略,成了“五四”以来散文的断层。“五四”散文无不把作家真实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等,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等,郁达夫、周作人、林语堂等散文大家均如此。他们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情感。但十七年的散文是找不到自我的。作家们或不自觉地遵循“规范”,或力图从题材的多样性上另辟蹊径,以弥补失去自我的缺陷。其中,有通古论今的历史掌故,有优美的山水游记,地方人物志,也有知识小品。例如秦牧《花城》描写了南国姹紫嫣红的年宵花市,翦伯赞《内蒙访古》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和历史,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出惊涛骇浪中的磅礴气势等。但创作倾向基本是表现乐观、积极的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个人的完全消融,也就容易暴露作品中的虚伪、矫情成分。当然不是说上述作品如此,但夸张某些感情是有的。总的来说,读者并不满于这种不真实。
对比五四文学,十七年的散文创作表现出了一种山穷水尽的困境。究其根源,是由政治指挥与作家的创作观所决定。而十七年散文作家在大环境下的坚持与努力,则应予肯定。
- 上一篇: 激励青年:那些让学生感动的励志经典散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