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秋游黛眉散文

2024-08-25 22:33:08 暂无评论 201 散文精选 文山   文台   秋游   秋游散文

秋游黛眉散文

秋分时节,碧空如洗,云淡风轻,正是登高赏秋好时节。恰值周末,携家人一起前往黛眉山感受秋韵美景,观赏黛眉秋容芳姿。

去过黛眉山多次,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体验,从最早没有开发的原生态景区到如今的盘山公路、观光车、栈道等基础设施完善的4A级景区。黛眉山从一个未施粉黛的小家碧玉到如今的傅粉施朱、风吹仙袂飘飘的绝世佳人,经历的不仅是容貌的变化,更是气质的提升。

景区各项设施的完善减轻了爬山的劳累,从而使我节省了更多精力去体会黛眉山的美。走进山门,坐上观光车,眼就不受控制地搜索着窗外的景色,生怕漏下一点,望着车窗外的青山绿水竟感受不到一点秋天的肃杀之气,代之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勃然生机。车一驶入隧道,眼睛就被黑暗所迷蒙,听着车上播放的黛眉娘娘的故事,心渐被黛眉娘娘的大仁、大爱、大义所感动,待车一出隧道重见光明后,心里竟感激起黛眉娘娘来了,似曾她像拯救万民一样把我从黑暗中解救出来一样。

走进面积达200多亩的高山花园,杜鹃、桂花、菊花、玫瑰等各种花卉在争奇斗艳,仿佛置身春天的花海。看这些花儿枝叶相连,熙熙攘攘,红的、黄的、紫的井然有序共享这方沃土,互不侵扰彼此的空间,在凛冽到来之季,正抓住最后的机会共同装扮黛眉娘娘的花篮。

踏着栈道,移步换景,不知不觉中已来到好运峡,很多人说踏进好运峡就会时来运转。在这条因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峡谷中,不时能看到一些年轻人或者是白发苍苍的外地游客,或驻足沉思凝望、或面壁轻声呢喃,没有喧哗,有的只是心灵的`祈祷,他们希望借助这条峡谷来摆脱厄运,迎来福分。置身峡谷,秋风习习,望着被水冲刷而形成的岩壁波痕,像沧桑的老人的皱纹,皱纹里浸满了从顶部流下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五彩的光斑,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漫步在曲折逶迤的峡谷中,你需用眼去仔细的分辨察看,惟有如此方能看懂沧海桑田留下的痕迹;你需要用耳去细细聆听,听那裹卷风雨世代更迭的声音;你需要用鼻去仔细的闻,闻那空气中还弥漫着黛眉娘娘救人采药时的百花香;你更需用心去感受,感受六月六黛眉娘娘寿辰吉日,方圆数百里的人们前来进香的虔诚,感受到了,你的好运就来了。

出了好运峡,转过几个回旋廊道,不觉间已行走在半空,脚底生岚,头顶飘云,傲立半山中,凭栏远眺,群山如卵,缈雾翠烟,似入仙境,心旷神怡。再往前走,一块巨石矗立前方,初看巨石,不以为然,只以为大,待走近,方觉奇,再走近,就是惊了!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严格来说,是两块石头,摩天巨石下面还有一块小石头,两者之间只有很少一点接触,下面的石头擎着上面的大石头,保持着独特的姿势,仿佛一个舞者用手托举另一舞伴,而舞者只是一瞬,而这两块巨石已不知保持姿势了多久。两块巨石,让人看着心惊,仿佛呵一口气就能吹落而下,很多游客都是远观照相,待走近时都匆匆而过,生怕上面的巨石不小心滚落下来。我却不然,存在即合理,既然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如此,就不应该浪费其千锤百炼的杰出作品。走近抬头看着石头上面的凸凸凹凹,像一些象形文字,难道是黛眉娘娘刻在上面的石头记?告诉我们巨石成型的秘密?不得而知。

走过摩天巨石,不远处又有两块奇特的石头在等着我们,其名字蕴涵浪漫爱情色彩,叫做天使之吻,远处看去如一名魁梧男子和一名曼妙的女子的倾世一吻。相传,商汤王后黛眉娘娘在山上为民祈福,汤王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思念娘娘,就带领文物百官迎凤回宫。然而黛眉娘娘心怀苍生社稷执意修行不愿回宫,就这样在青山绿水间,伟岸霸气的君王与欲说还休羞涩的娘娘轻轻吻别,留下了一段山无棱乃敢与君绝的伟大爱情。汝救民于水火,解苍生倒悬之苦,挽社稷于危卵,扶将倾之大厦......寡人纵有万千佳丽怎及你一身,跟寡人回宫吧!望着依偎在一起的两块石头,仿佛还能听到君王的哀求声在山谷飘荡。

黛眉山景点之多让人一天时间难以详细览毕,它犹如一桌珍馐佳肴,天路奇观、云顶草原、黄河大观等每个景点都是一盘好菜,纵使胃口大开然肚皮有限,只能浅尝辄止。在家人催促下,对于各景点只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看看,就这样天色也逐渐暗淡了下来,心里想着家乡的景区随时都可以再来游玩,心情就好了很多,踏着暮色朝山下走去......

秋游文山召文台散文

文山位于文登城区东侧,《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时,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文山因此而得名。当年的文山古木参天,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峰巅有召文台。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秋游文山召文台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来了不想走,走了常回首,这里的山水真风流;走了想你的山,来了爱你的水,这里的山水最风流”一曲优美的旋律唱出了文登依山傍海,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象。文登,我的家乡,隶属于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处于烟台、威海、青岛三个市的中心区域,不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更有着14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胶东半岛少有的千年古县城之一。

《史纪》卷六,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秦德。……乃并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元和志》载“黄”即黄县,“腄”即古文登地界。北宋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其中记载:扫平六合,统一宇内,乘兴东巡,途经文登,被这里厚重的人文积淀和升平的社会景象所吸引,又见一小山百绿滴翠,灵气万千,于是摆驾登山,更觉如临仙境圣地,遂在山上筑台招集文人为其歌功颂德,小山从此得名文登山。文登山后来简称“文山”,北齐天统四年,也就是公元568年,在山之西设县,遂称文登县。文登县城后来称文城。为纪念始皇帝登临,齐、宋时即在此建台,以“召文”名之。清乾隆年间,又大兴土木,“扩其旧制”,盛况空前,约定俗成了“不临召文台,未览登州府”之说 。

“田夫晒字”是秦始皇东巡路经文登留下的另外一段佳话。秦始皇一行路过昆嵛山下一个村庄时,发现有两个村夫在一块龙形石头上翻晒树叶、树皮,旁边还有几个孩子在朗诵诗文。他们见官兵过来,抱起树皮、树叶就逃命。李斯很奇怪:他们为什么弃衣食而抱着树皮树叶跑,是不是里面藏有长生不老药?便差人将两人抓回来。一看,树皮树叶上全写着字。经询问,两村夫乃黄氏兄弟。耕作之余,他们在树叶树皮上写诗作文,怕霉烂,经常拿到山石上晾晒。秦始皇接过李斯呈上的树叶树皮一看,禁不住连声赞叹:“龙石晒字,难能可贵。”黄氏兄弟居住的山庵,由此被称为龙石晒字,也就是今天文登的“晒字村”“晒字镇”。

宋元丰八年苏东坡被任命为登州太守,他在此任只做了5天。尽管如此,大诗人在目睹文登民众勤奋好学风尚后,不由得发出“至今鲁东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的赞叹。明万历四十二年,文登知县有禁令谓:“文山乃文邑祖龙,民命文运悠关,如有在此取土者,罚土千担,树千株。”一道禁令由取土而言及“民命文运”,足见文化在历朝历代文登人心目中的地位。1940年,召文台及其他古建筑群尽毁于日本侵略军之手。现在的文山公园召文台,经过1980年重建,1991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扩建后,气势更加恢弘壮观,成为文登的标志性建筑。

从公园的南门进入,文山公园在五道阶梯式的边墙及茂密绿植的衬托下更加古朴清幽典雅,展现在眼前的是古色古香气势磅礴的仿秦城楼建筑,城楼的正前方,嵌着一幅高8米宽16米的巨幅石雕,只见秦始皇威严地站立伸展双臂,左手持觚,宽大的衣袖随风飘舞,似乎是在接受万民的朝贺,朵朵祥云于手腕处次第升起,身下左右各有一名仕女纤手翻飞琴声淙淙,两名童子翩翩起舞,两侧各有九名朝臣或展开书简,或凝神谛听。底层是皇家豪华车马仪仗队浩浩荡荡地奔赴不远处的咸阳皇宫。整幅浮雕气势雄伟,栩栩如生,完美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英姿与霸气,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沿着侧面的台阶而上,汉白玉雕花栏杆素雅洁净,只见城墙上由黑砖砌成的68个城垛均匀分布,每个城垛上都设有瞭望孔,恍若时光倒流穿越置身于秦朝。飞檐硫璃瓦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红瓦红墙,雕梁画栋 ,主梁上绘有“双龙戏珠”,“金龙腾飞”等古典图案。瑰丽精美,端庄大气。飞檐下悬挂着1米长两米宽的门匾,著名书法家启功亲笔手书“文山公园”4个大字,笔力苍劲雄厚,与古朴的建筑浑然一体。

穿过公园的大门,两颗高大的古玉兰树分列两旁,石阶上方矗立着高大的石舫,石舫高10米、宽16米,分主门和东西侧门 ,四只石柱顶端镌刻着鱼鳞纹剑一般直至蓝天。正面额曰“秦代遗踪”,两侧各有对联一付,上联“黔首知书田夫晒字昆嵛佳话至今传”,下联“祖龙驻跸文士登山古县得名自昔始”,为现代我国著名学者于植元撰写;石坊背面为北京著名书法家大康手迹,额曰“文山毓岫”,上联“民丰物阜不夜代长夜”,下联“耕作弦歌文城胜武城”。石舫前方西边,设有召文台石碑,石舫东西两侧是宽阔地带种植着柿子树,每颗树下四角为花岗石,花岗石的中间嵌入防腐木条,上面坐满了游园玩累了的孩子,神清气闲的老人,纳凉的人群里不时地传出阵阵欢笑声。

前方台阶两边,两排高高尖尖的塔松傲然挺立,东边是钟楼,西边是文星石亭,清幽静美,玲珑古雅。亭额“文星石亭”为柳倩所题。亭内矗立的文星石高1.8米,宽1米,竖书“文星石”三个篆体字。整石呈柱形,从下向上逐渐变尖,如萌芽出土,茁壮成长。亭内描梁画栋,“访友图”、“昆嵛山水”、“柳绿荷香”、“天外飞石”等水墨国画意境空明,清幽淡远,栩栩如生。落款曰齐人田丹。

沿着青石阶登上山顶,一座宏伟高大的建筑兀然矗立于山巅。这就是中心建筑召文台了。召文台是台体式建筑,台高21.9米,暗合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君临此地。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长宽各约50米,整个建筑由台基、庙宇和台院组成,分上下两层,呈下宽上窄结构,四角各有一龙头探出墙外,四周为汉白玉围栏,飞阁流丹,气势恢宏,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富丽堂皇。第一层为“文登学陈列馆”,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书额。内展文登历代名人事迹与著述。大门两侧个有一个秦朝青石雕刻石鼓。高大,厚重的黑色大门顶设有4个门档,每扇大门各有九排铜钉,每排九个。陈列馆分为文登历史渊源、明清进士、近代战争、当代军政要人、文坛名将、海外赤子、文登经济发展等几个版块,是文登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弘扬千年文明,重振古老文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被威海市委市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沿文登学陈列馆两侧台阶登上第二层,便是中心建筑召文台了,一对巨大的`石狮傲然蹲卧于正门两侧,石狮北面的召文台,红琉丹墙,飞檐跷脊,橼檩梁枓,更显得格外端庄凝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朱漆大门向里开,扁额“召文台”三个大字为我国著名学者赵朴初亲题。门旁,一对秦朝青石雕刻石狮惟妙惟肖。门内,一组泥塑雕像引人注目,帐内秦始皇正中端坐,神态威武庄重,正执简观看,面前案上放着一册展开的竹简,两侧各有侍女执扇,赵高、李斯分列左右,一老者手举书简送于李斯,旁边站有几位文登学人代表,皆手捧书简等待始皇观阅。整个画面活灵活现地刻画了秦始皇登山召文的历史情景。无论是雄视宇内的始皇大帝,还是丞相李斯、大臣徐福等各个人物形象神态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泥塑为天津泥人张传人杰作。斗转星移,逝者如斯。尽管时空转换已过去2200多年,但置身此馆,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重睹了天子威仪与尊严,领略秦始皇当年聆听文人墨客争颂大秦一统盖世神功的威武神采。

站在高高的召文台上远眺,天高云淡,高楼林立,宽敞的公路上,车水马龙,奔流不息,秋风飒飒,令人心旷神怡;近处美丽的文山公园就在眼前,参天的古槐树,银杏树,紫薇樱花等100个树种一万多棵树点缀其中,松涛阵阵,百鸟鸣唱。芳草绿地旁,秦朝青石石雕狮子,龙,猴,象等图案让人抚古思今。今天,文登人民秉承先贤遗风,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相信勤劳朴实的文登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文登学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把文登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内容拓展:

文山位于文登城区东侧,《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始皇东巡时,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文山因此而得名。当年的文山古木参天,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峰巅有召文台。

召文台历史:

市区东北一缓缓小山,葱珑芳郁,虎虎生机,为闹市区平添了无限风光,这就是有名的文山,古称文登山。山高不足百米,然灵秀卓尔,更有召文台在此,自然位居一邑之冠。

史、志对文山多有记述,“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为纪念始皇帝登临,齐、宋时即在此建台,以“召文”名之。清乾隆年间,又大兴土木,“扩其旧制”,盛况空前,约定俗成了“不临召文台,未览登州府”之说。1940年,召文台及其他古建筑群尽毁于日本侵略军之手,惜哉!

1992年,斥巨资于原址尽量按原貌重建,包括召文台前后门、石坊、钟楼、文星石亭等,新增了“文登学”陈列馆、秦始皇蜡像馆等宏伟建筑,重现昔日古韵雄风,游人终年如织,无不尽兴开心,又生出“不到召文台,虚此文登行”的感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