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雾》 雾象征?
“雾”作为景语,也作为意象,贯串全诗:“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
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在这几个对“雾”的描写语句中,“遮没”、“什么都遮没了”、“吞噬”、“包围”等意象显得特别突出,好像有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要遮没一切,包围一切,吞噬一切,所以“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作者把强烈的主观感情与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象融合在一起,表达了隐蔽在景物描写背后的主题,作者用“雾”来象征当时的险恶时局是非常贴切的。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到1929年12月,这种白色恐怖并没有减弱,只是方式有所改变,狂风暴雨般的大屠杀有所收敛,转而用封锁、孤立、收买、软化、窒息等方法来消磨一些革命者的意志,或者造出种种假象,使观望中的人更加迷惘惶惑。作者说:“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它道出了作者当时的苦闷心境:到前线,到血与火的战斗中去拼杀,总比在这种不死不活的沉闷雾气中被包围被吞噬要痛快得多。现在是“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茅盾散文《雾》中写出雾的特点语句是哪一句?
是不是《雾中偶记》如果是,那应该是“而且是在雾季,被人祝福的雾是会迷蒙了一切,美的,丑的,荒淫无耻的,以及严肃的工作。
”
茅盾具体散文好句摘抄?
茅盾的美文佳句:
只有不幸而生于富贵之家被捧在学里,含在嘴做活宝见烘软了骨头的现代青年,才是很不幸地只配在历史的大轮子下被碾成肉呢!
青年!你们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你们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茅盾丰子恺散文的异同?
矛盾重在写端庄优雅,像黄药师。
丰子恺重在潇洒俊逸,像洪七公。
大地山河茅盾散文赏析?
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书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抒写祖国西北山河大地的壮美,主要给我们展现了三幅画面;河流、高原和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呢?主要就是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像把这些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的。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不能想像江南水乡的真实面貌,没有到过西北的人也不能想像西北河流的真实面貌;而作者则是生在江南水乡,又实地考察、访问过西北,所以不论是写江南水乡还是写西北风光,他都游刃有余,既有真实的观感,又有合理的想像,能把一幅幅画很自然地组织到一起。这些画面中的情景,有的是作者所见,如在乌鲁木齐河看到马车涉河而过;有的是作者所闻,如延河涨水把一块几万千重的在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有的是作者所思,如怎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有的是作者所感,如面对西北雪景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当然,很多情况下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正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了行文的线索。
茅盾经典歌曲?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然而,茅盾并没有创作过歌曲,他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茅盾的代表作品包括《子夜》、《春蚕》、《子夜》等,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茅盾的作品深入探讨了社会现实、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茅盾没有创作过歌曲,但他的文学作品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茅盾经典语录?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茅盾的经典语录:
1. 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奋斗的目的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2.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3.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信仰,有信仰的人才能有坚定的方向和目标。
4.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5. 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最大的力量。
6. 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反映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7. 文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8.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9.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靠天赋和运气,而是靠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10.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可以永存于世界。
茅盾散文家的来历?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他的作品时代性较强,现在的中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品味。不过可以学习他散文(文笔)中的反语、暗指、反衬、辛辣的讽刺......他的《见闻杂记》中的《白杨礼赞》和《时间的纪录》中的《风景谈》最为脍炙人口。
茅盾的散文代表作?
茅盾(1 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蚀》三部曲、《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以及散文《风景谈》、《雾中偶记》、《白杨礼赞》等。
茅盾l896年7月生于水乡乌镇,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1909年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l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毕业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l920年,茅盾接编并全面革新了老牌的《小说月报》,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茅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8年7月,茅盾赴日,1930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行政书记。
抗日战争期间,茅盾肩负文艺革命者的重任,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曾主编《呐喊》、《文艺阵地》等刊物,并完成了《风景谈》、《白杨礼赞》等优秀散文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茅盾 随想录是散文吗?
茅盾的随想录是散文,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解剖。
- 上一篇: 地皮菜产地? 地皮菜品种?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