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写的散文有什么?
史铁生散文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
1
《我与地坛》: 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2
《病隙碎笔》: 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
3
《记忆与印象》: 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
史铁生散文的特点?
史铁生的散文作品独具艺术特色,他的散文作品表述出来坦白真诚,意蕴深厚,谈吐亲切而且又比较凝重,语言表达比较严谨又不失幽默,充分表现出了寓理于情、质朴淡雅、从容幽默、赋予智慧的时代艺术风格,他也成为当代散文一道独特的风景。
史铁生关于母爱的散文?
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史铁生的代表散文作品?
散文《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蕴含着思想的精华,将写作与生命同构在一起。他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来到地坛,并在这里生活了15年。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健全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史铁生的散文哪个影响最大?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建国后的散文名作,即使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它也是一篇杰出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对生命本身的思索,并且是带着哲人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因为《我与地坛》的语言就是这种风格的,带着诗语的美感与哲学的思辨,让人觉得对生命的探索与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充满了令人激动的发现,又值得人静下心来深深地思索,感受那些自己轻薄的生命感受不到的那些深沉厚重的东西!
我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是在高中的课本上,那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乱糟糟的,青春的欢快我是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每天总是闷闷不乐的,而且还心事重重。只是现在想来那才是一段金色时光。我们学校坐落在一个小镇上,就好像是一个典型的八九十年代建筑,每一个年轻人都带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离家来到这里求学,陈旧的教学楼,陈旧的桌椅,我那时候都纳闷,这也太寒酸了!我估计我们是新旧交替的最后一代,然后中国的物质爆炸时代便来临了!
我不知道过来人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的青春充满了尴尬脸红和难以启齿,而不是浪漫唯美和金色时光,只是当我回忆的时候,我才发觉一切那么美!我相信史铁生写《我与地坛》时也有过相同的体会,当年他去地坛就是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残废的双腿,以便自己的心不会感到难为情,让自己的心得到片刻的舒服。当然也是无处可去了,因为自己的心被深深地伤害,他不想和人说话,所以只好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当年的心是那样的痛与抑郁,可是N年之后,经过岁月的洗礼,回首那段岁月,他竟觉得曾经的那个自己那么令人感动,那么值得人回味,甚至品味到了那段岁月的美。那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拆点!
当一个人回想自己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时,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对那时的人和物产生难以言传的情感,怀念那时的那种感觉,它已经由悲伤和痛恨悄悄转变成了怀念与感激,那时候的悲伤与恶心早已经烟消云消,相反,那段经历带给了自己非凡的成就与财富,让人不禁怀念那些孤独而忧伤的日子,觉得那么美好!
史铁生是建国后文坛的一个名家,让文坛多了一份异样的色彩,使人聊起过往的那段历史时多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尤其是八十年代那几个名家聚到一块的时候,让人觉得生活趣味盎然,充满了无限可能!
史铁生散文选的精彩语句?
以下是史铁生散文选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没有什么能够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孤独是从遮掩开始的,自由就要从放弃遮掩开始。孤独是从防御开始的,自由就要从拆除防御开始。孤独是从羞耻开始的,自由就要从飞出羞耻开始。(《孤独》)
人间的残缺和圆满,生命中的孤独和狂欢,都是人的心灵产物。(《孤独》)
心灵间的呼唤和呼应、投奔与收留、坦露与理解,那便是心灵解放的号音,是和平的盛典是爱的狂欢。那才是孤独的摆脱,是心灵享有自由的时刻。(《孤独》)
只有消灭欲望才能消灭人性。(《欲望》)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残缺与完美》)
差别永远是要有的。(《差别》)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残疾与爱情》)
要是一个人做梦,到死都没醒,你说,这梦还能算梦吗?(《梦境与现实》)
史铁生代表散文是什么?
史铁生代表散文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史铁生代表作散文?
史铁生的三部文集:《病隙碎笔icon》《我与地坛》《夏天的玫瑰》。
我认为史铁生是中国最有灵魂的作家,我曾经这样写道:“铁生双腿残疾,后来还双肾衰竭,他有一个太糟糕的身体。然而,无论见其人,还是读其文,我相信人们都会有一个感觉:铁生的生命真是太健康了。健康的生命,第一元气充沛,富有活力,单纯,开朗,第二善于同感,富有同情心,平等,善良。”
他离开我们有十年了,幸运的是,我们还能不断反复阅读他的作品,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中,《我与地坛》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集,收进了他的最经典的散文,这个新版还收录了他的诗歌。
《病隙碎笔》是他患尿毒症之后在接受透析的间隙写的一本生命笔记,但是读这本书时,我没有发现一丝病的愁苦和阴影,看到的仍是一个沐浴在思想的光辉中的开朗的史铁生。
《夏天的玫瑰》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命若琴弦icon》《奶奶的星星》《死国幻记》等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每一篇都独具匠心,精雕细刻,文字极为干净。
史铁生的散文风格是什么?
语言质朴,简洁,却用意很深。以浅显的文字打动读者。
作者的语言特色显而易见,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无论是描摹心态还是抒发感悟,语言的表现力都是很强的,语言的运用在平缓沉般中,还往往透出睿智与机敏。
史铁生的散文倾向于探索人生哲理,它的语言相对严谨,文中却又不乏时来的幽默?诙谐,并且文中多以具象喻理示情,寄寓哲思,语言便形象而又促人反省和思悟。
史铁生散文的用语虽不像专业论文那样严密,但他认真执著的探求姿态又让其散文的语言确切?深刻,显现了严谨之风,如对心灵与大脑,观点与立场,喜欢与爱等关系的本质性表述,体现了他比较严谨的思辨性。扩展资料:而他的语言,即使在倾向表述哲思的散文中,也往往不是抽象道出,而是与某种具象或人们的某种普遍体验紧密结合,以蕴藉的意蕴动人心智,发人深思,并且常于其中含着诙谐的语气和幽默的智慧。
人们从“庙堂”常听出的是超凡脱俗?趋向圣境的心声,史铁生则认为:“入圣当然可以,脱凡其实不能,无论僧俗,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
(《随笔十三》)他以逆向思维指出了入圣和脱凡之间并不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
人在本质上都是渴望被理解的,在入圣之可以与脱凡之不能的相对中,一种内在的幽默随之散发出来,让人们在“惊讶”的微笑中思索起人本质性的欲望。
这里利用人们常有的心理形成了幽默效果,又让人明白了人生哲理。
史铁生合欢树散文的特点?
《合欢树》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这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写就的散文,在向人们袒露这一秘密的同时,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于亡母的悼念与愧疚之情。歌颂母亲的伟大与母爱的无私,历来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母题之一。在这篇怀念亡母的散文中,找不出一句对母亲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无论在她生前还是在她身后。
作者以一种平实、简约、淡泊、洗炼的笔调,甚至颇有些惜墨如金的况味,在追述母亲的生前和身后的几件往事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于亡母缅怀与忏悔相互交织的深厚而又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