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言】焦立:真情在关爱中绽放 来源:江苏省宜兴中学 作者:焦立 日期:2009年2月6日
2 0 0 8年7月1 7日, 晚8:4 5分, 南京城华灯溢彩。我们一行5 8人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目的地四川省绵竹市, 工作— — 支教! 转眼已半年过去, 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
激情— — 在大爱中燃烧
7月初, 我看到了去四川灾区支教的通知, 没有犹豫, 毅然报名参加, 虽然儿子只有一岁多, 刚刚蹒跚学步; 虽然父母身体不是很好, 已经药不离身。但是, 那一刻我所想的就是终于能有机会为灾区人民做些事情。地震过后, 我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为灾区捐了款。而现在, 带着对教育的理想, 带着对灾区人民的爱心, 带着宜兴教育界的殷切期望, 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 我义无反顾, 光荣支教。
热情— — 在工作中演绎
我和另外九位老师一起被分在了谭千秋老师生前所在的东汽中学。地震后的东汽中学, 受伤很重, 有2 0 0多位学生和1 4位老师遇难。新板房学校位于德阳市郊的天元开发区内, 其实就是一片荒草地, 只有三排板房。我们十位老师挤在一间板房内, 只有一台风扇, 七月的盛夏温度可想而知, 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抱怨。七八月份的时候, 学校只有部分初中班级开学, 而我们主要是高中年级的教学。我们不等, 主动担负起学校的一些工作:组装桌椅, 搬运救灾物资, 夜间巡视。初中开学的两个班级的早操也被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包下来了。烈日下, 夜空里, 我们不怕流汗, 不怕劳累。
支教的时间里, 生活是简单的, 甚至有些枯燥的。等到九月份开学以后, 学校安排我担任了高一年级三个文科班的政治教学工作, 每周有十八节课, 外加三个晚自习值班。为了保证灾区老师的休息, 我的课基本上都是上下午分开, 或者所谓的“ 吃饭课” 。为了让灾区的孩子们听课不至于太辛苦, 我总是尽量备课充分, 让课堂多一些轻松和快乐。三个班的作业量很大, 特别是政治的主观题, 批改起来费时费力, 但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尽心尽力。
国庆节以后, 学校搬到了德阳市青衣江西路的板房区, 条件略有改善。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仍然很不理想。板房教室的隔音效果很差, 下雨天的漏水现象依然存在, 教室的尘土还是到处飞扬。但不管是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 都很乐观, 他们都坚信一切会好起来。在业余时间, 我要帮基础差的同学补习, 我要找意志不坚定的同学谈话, 我要帮丧失生活信心的同学重新树立信心。等等。工作的累与苦不算什么, 因为这蕴含了我的教育理想, 也演绎着我奉献灾区的那份热情。真情— — 在关爱中绽放支教, 需要一份真诚, 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灾区的孩子们在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特别是精神上的伤害。在工作中, 明显感觉到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 有比较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需要老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所以, 我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尽可能的不去触碰他们的伤口,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 与他们做朋友。
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 但我与他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上我注意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资助。记得我们支教老师临走的时候, 学生们依依不舍, 有的同学还流下了泪水。他们与我们合影, 送上祝福的贺卡, 还有代表祝福的千纸鹤、各种各样的小礼物… … 人都是有感情的, 灾区的孩子们更是有感情的。岁月使人成长, 经历使人成熟。学生们在地震后显得更加成熟了, 他们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学校里得到了东汽中学领导和老师们的莫大关心。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考虑到我们各方面的需求, 从吃、用等方面, 甚至周末生活的安排, 都为我们着想。正如歌曲里唱的: 我们都是一家人, 共同携手建设家, 兄弟姐妹不要放弃, 我们会永远在一起。支教工作也得到了省教育厅、无锡市教育局和宜兴市教育局、绵竹市教育局, 还有我的母校江苏省宜兴中学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半年的支教中, 他们经常打电话问候我们, 并来到我们支教的学校进行慰问, 这些都令我们十分感动。回味这一学期的支教工作和生活, 就象一杯清茶, 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韵味, 淡淡的清香却令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 感谢生活让我有这种经历。支教赋予我们的太多, 它让我们在平凡中感动, 在感动中思索, 在经历中变得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