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喜欢读徐志摩的诗,他的诗意念完整、韵味独特、他既善于写实,又善于写心念。他的诗充满伤感、哀怨,洋溢着春息、清新自然。他的诗驰骋着想象、切实的虚拟。今天读了他的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感受颇多。
文章源于生活,源于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但其核心又是心灵的追求,对现实的不安与苦闷,对人生的迷茫和同情,对超自然的渴盼与祈祷。他善于在大自然中发现,细腻地刻记着自然界最细微的美。正如文中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简单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进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秀美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读到这里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多么美妙的景象,字里行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一切万物近在眼前。
求徐志摩作品读后感600~800字 速求
读徐志摩的《散文全集》第三卷,所了解的全是徐志摩在感情方面的一些感受,只觉得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有情人。在读第一卷所感受到的是他在思想上的矛盾的一面(是指对现实的失望)。当然,在描写对大自然的赞美时,又表现出了孩子似的惊奇。难怪王亚民在代序中说“志摩是一个单纯的孩子,他与所谓“成人”的区别就在于稚洁、天真。孩子没有稳定的想法和固定的观念,只如天空的一缕轻烟,四向飞飏,随风飘荡而已。”读完这本书,的确有这种感觉。面对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他所表现出的无助,迷茫,就可以看到他性格软弱的,消极的一面。但不伦他在现实面前的表现有多么的让人失望,我们都不能抹杀他在写作方面的伟大成就。曾经听有人说过徐志摩的作品不可读之类的话,那时我根本就不知道徐志摩到底是何许人,也从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直到上中专时朋友送了我一本《徐志摩抒情诗选》,我才第一次品尝了他的作品之温柔,之弱美,感受之深,往往让人产生或同情,或怜悯,或忧伤,或释然的感觉。真的是别有一翻情调在其中。他能把他的所想,所感,或喜或悲的感情,用一首或委婉,或动情,或哀怨的小诗表达的淋漓尽致,实在是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对他在诗情上称为天才,一点也不过分。对他在思想上来说是一个性格不稳定的天真的孩子,也不是不恰切。
读徐志摩《月夜听琴》有感
多年前就曾读过志摩的这首名诗,浅呤低唱,千种风情,毫不逊色于他的名篇再别康桥,印象十分深刻!这几天欧洲球赛进入冬休,闲来无事,到网上流觅,不堪入目的文章,诗歌比比皆是,几大门户网站的文学类版基本上是垃圾横堆,市场经济把文人骚客们最后的一点风雅都风干了,男盗女娼便成了社会和文学的主流,世风浮噪是出不了好作品的,特别是性易得,情易失的今天,木有人会恋爱了,就更木有人潜心去写爱情诗歌了,所以高档的音响演绎的都是不知所云,无病呻呤的爱情挽歌,改革30年,生活好了,钱多了,歌少了,诗更是没了,说不出是文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莫言幸好是生活在高密,写他的乡土文字,如果把他困在城里,估计会写出巨著《男盗女娼》,呵呵,这四个字虽不雅,但是放之于当今社会,贼准!元芳也是这么看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陈子昂千古一悲歌,道尽多少无可奈何!
烟雨蒙蒙中,麓山依旧,湘水依旧,人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