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初一第四课第一首古诗是什么?

2022-11-20 07:19:59 暂无评论 163 散文精选 四首   古诗   初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观沧海四首诗原文?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初一古诗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是我们初一的重点学习课文,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古代诗歌四首》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歌四首》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 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 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 ,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 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 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 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 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 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 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 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 “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 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 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 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 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 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 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 愿望。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 (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 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 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 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1.观沧海

・中心: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临”“观”二字,传达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诗歌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写山岛高高挺立的形象。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的威严和辽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几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实写了海水和山岛,这里写了动态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山岛”“草木”,动静结合的景物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气势,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描写)日月的运行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的,星光银河的灿烂,都好像出自这无垠的海洋。抒发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心:本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了诗人在获知朋友获罪贬官

后自己内心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伤感情绪。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先写景后叙事,写景时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凄厉的子规,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氛围,有飘零之感,又有离别之恨。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飘零流落之感。“闻道”表示惊讶;“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表达了自己满怀愁绪的心情有飘零之感,又有离别之恨。

・“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种意象,点明暮春时令,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表现了诗人满怀愁绪的心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后两句抒情,寄情于景用拟人修辞将月亮人格化,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次北固山下

中心:诗人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深地思乡之情,但还是处处充满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互文见义,对偶点题。“客路”指旅途,“青山”指北固山。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写出潮水涨满的景象。因为“潮平”才能有水面宽阔。“正”字说明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所以才有“悬”,即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这两句写出春风和顺、船行平稳的特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道理,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乡感情。“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描写)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在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生”与“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蕴含哲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这两句紧承前三联,呼应首联,使全篇笼罩一层淡淡的思想愁绪。(描写)一群北飞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啊!诗人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4.天净沙・秋思

中心:这首曲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之人的愁思,“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漂流异乡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语言凝练感情深刻。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之感,“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 “人家”相映更显环境幽静,前两句给人造成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最后一句描绘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点明思乡的时间。渲染悲凉气氛。为“断肠人”作铺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描写)太阳向西坠落,愁思沉重到极点的游子正漂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