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古诗词中的平仄关系。

2022-11-25 22:14:37 暂无评论 276 散文精选 诗中   平仄   举例

lz你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高中的文科生。这个问题我来替你解答。

古诗中词中讲究平仄押韵。尤其是在对偶这一手法上更是讲究平仄押韵。除了词性相对。词音押韵意外另一大重要的条件就是平仄押韵。
“平仄”指的一般是句尾的两字押韵。“平”代表的是第二声,“仄”代表的是第四声,一般来说在古体诗中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上句和下句都是第二声和第四声。(当然上句第二声下句第一声的情况也很普遍,这里不作细谈。)一般来说上句第四声下句第二声的情况会比较常见。也就是“仄平”的押韵。
举个例子吧。
杜甫在《登高》的颈联中写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们就以这句为例,来简单的说一下平仄押韵的关系。
我们看上句的尾字“客”是“仄”调,下句的尾字“台”是“平”调。这就是典型的仄平押韵。

两字码字不易。望采纳!

古诗讲究平仄格律,平仄是什么?

平仄 píngzè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去,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如何解释古诗里的平和仄

汉语发音有声调,如普通话有四声。古代人读音也有四声,与普通话不一样,分为平、上、去、入。古人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将不同的声调组合成句子,读起来像音乐似的,抑扬顿挫非常好听,于是就规定诗词的句子要按正确的声调组合来写,这就是所谓平仄的起源。
古诗里的“平”,就是平声;其它的上、去、入为“仄”。律诗绝句等近体诗,对仄声没有更多要求,只要是仄声就行。用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例,它属于平起首句入韵的七绝格式,平仄要求与诗作对应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朝辞白帝彩云间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岸猿声啼不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中有的字古今读音不同,例如“白”,普通话属于阴平,算是“平”,古代读音类似于“簸”,属于仄声。

诗中的平仄是什么?举例说。谢谢!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