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百姓,甚至是外籍华人,为什么对唐诗宋词元曲那样痴情?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青年人,喜欢遵循诗律词谱曲牌写诗;中国古老的诗词形式死而不僵死而复生!我们说这绝非是某些大人物或当代个别大诗人的主观兴趣左右的。
毛泽东鲜明地主张:“……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一些专家也断言:格律诗“的生命力也就在格律上;没有格律,格律诗就死了”。“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透过格律诗词曲平仄格式内在可能重复发生的、相似的类同的和必然会发生的等等表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研究其内在联系和本身固有的因果关系,我极其赞同这样的观点:所谓“格律”,是传统诗词曲等格式体裁的创作欣赏思维规律。诗律词谱宫调的平仄格式,是适应中国诗词艺术的内在要求而产生的,它不是简单的韵律声调句式规则,也不是单纯的诗词体裁形式,它是中国汉语诗歌创作欣赏思维规律的表现形式。
大红学家周汝昌在《词学新探·周序》评论孙正刚的治词时说:“艺术之事,必有规律;违其规律,即丧其体质。故曰律诗而不谐平仄,便非律诗。”“平仄格律(包括对仗骈俪),本源全由吾国汉语之具四声,不论四声,岂复有汉语,况在音乐文学乎?初学者昧于此理,或自假于‘重内容’,而摒规律于‘形式主义’之列,犹以为知所重轻。重内容,盖谓不可徒具形式,而非谓可无形式;言规律,固以为必如此方能表其内容达于美善之境。”著名理论家邓拓在《三分诗七分读》中也说:“格律本身,在一定的程度上的确反映了人在咏叹抒情的时候声调变化的自然规律。你不按照这种规律,写的诗词就读不顺口。这总是事实吧!”
诗人在汉语诗词创作中,表现在要遵守平仄格式上,内在思维运行的制约诗人创作的却是一个完整的规律体系。
这个完整的规律体系主要由韵律回环反复的声韵美学规律、平仄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节奏规律和对仗引起情感互动的语势强化规律组成。
- 上一篇: 同样的景色不一样的人朋友圈文案?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