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美文:《春风》春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回答1、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特点2、吹散了柳絮
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散文随笔
桃坪村是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山上的一个小山村,海拔约500多米,漫山遍野生长着桃树,可能是因桃树多而得名。我最初的记忆,不是那儿的桃花,而是那儿的玉米饭好吃,与别处相比,除了淡淡的清香,还有一丝甜味。到了二十一世纪,衣食无忧的人们才发现,家乡还有这么美丽地方。
每到三月,是桃花盛开的时节。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桃花开遍村子,山岗,凹地,房子的四周,呈现的是粉红的海洋。浓郁的香气随风四溢,引来了大群的蜜蜂嗡嗡飞舞。
走在桃树下,斑驳的阳光斜斜地投了进来,粉红花的投影在你的`脸上闪烁,像是穿行在久远的梦里。
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众多的帅男靓女穿行在桃花丛中,与花儿相辉映,组成了一道道极为靓丽的风景!每天都有很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那儿发生。伴随着桃花盛开的,常常不是美丽的阳光,而是连绵的春雨,桃花是一边盛开,一边凋谢,一边被雨水滴落到了地上,与泥泞混合在一起。让人因此感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每年的三月,我就会想起那漫山遍野的桃花,桃花丛中的老屋,以及童年的伙伴。好多次,我在梦里坐在开满花的桃树枝桠上静静地看书,蜜蜂在身旁飞舞;或者坐在桃林里还有些露珠的草地上,看着桃花缝隙里的天空发呆。微风轻拂,美丽的花瓣花粉纷纷扬扬,一阵美丽的花雨,飘落在头发上、衣服上。其实那是青春的记忆。
桃花是常人的风景,又在文人笔下升华,最早是在《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第一首用花比喻美人的诗。魏晋时阮籍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他喝着美酒,赏着桃花,是多么惬意。
诗仙李白爱喝酒,也爱看桃花,借“桃花流水”吐露了自己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同时代的张旭一首《桃花溪》写得像桃花源一样扑朔迷离,令人神往。
桃花在杜甫眼里却成了悲愁苦恨之花。“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如此光艳灿烂的桃花,却反衬出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的忧郁愁苦,桃花亮人眼目却伤人魂魄。
崔护的一段城南旧事却演绎出一段“桃花运”般的美丽爱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有情人终成眷属。欧阳予倩先生就此故事写出了《人面桃花》。曹雪芹则把眼泪比桃花,那哀艳凄美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一朵桃花,看似简单,文人们却通过它把红尘的喜与忧,爱与恨,刻画得入木三分,它的艳丽才给人铭心的记忆,令人怀念。桃花没有月季月月可以盛开的好运,也没有花室中玫瑰、百合常开不败的自豪。尽管花期短暂,但它绽放地是生命的鲜艳,鲜艳的夺人眼,暖人心。心中常开着这样的花,吸纳花之灵气,养心亦养性。
三、寻梦桃花源散文
心浮红尘间,暗恋桃花源。
可说实话啊,我其实是不信真有什么世外桃源的,只不过我这人常常意念糊涂,痴人说梦而已。
这不能怪我。你想想啊,桃源虽美,却不过一虚幻梦境罢了。不然既有标记缘何再寻不得,又怎么会后遂无问津者?可这梦做得又实在真实,如同妙人在怀,温润可感。你看那似已无路可走的群山,那闪着幽幽光亮的小小洞口,那豁然开朗后的人间仙境,那潺潺溪流缤纷落红,那袅袅炊烟鸡鸣狗吠,那丰盛菜肴醇香美酒,那席间畅谈闲话世事家常,百年沧桑叹声言犹在耳……如此,你又怎能说它只是空想?
这要怪啊,只能怪陶老先生。他妙笔轻点,如梦如幻,若有若无,他可以让你惊喜遇见,也可以让它怅然消失。只留下一个让你如痴如狂的幻影,纵你千万年惦记,千万里追寻,千万次呼唤,它依然扑朔迷离。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哀叹,它就是空想,是乌托邦,并且就像追月影一样,永远追不上。唉!“世外”这一戳印上去,永不褪色:桃源只应世外有,人间哪得觅其踪!
可更多的人不同意了,说应该有可以有就是有,否则全国那么多以桃花源命名的景点便不好解释,那么多人慕名而去更不好解释。
到底有没有呢?我把自己绕糊涂了。
世外桃源嘛,与世隔绝的地方,带点仙气,带点殊异,远离尘俗,非同凡响。可在我有限的认知里,大凡这样的地方往往偏远,往往落后,自己出去不易,外人进来也难。就算身处妙境,也大都忙于生计而浑然不觉。更有甚者,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出路,因此所谓外人苦苦寻找的殊世风景,对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而言,也许恰恰就是困境。
风景宜看不宜居,若真成了大众居住地,怕也不再是风景了。
嗨,又绕进去了。好,我们不绕,眼见为实。
酉阳桃花源广告语很霸气: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此语一出 秒杀天下桃花源,就连考证最具说服力的常德桃花源也相形见绌。
那么,看看去。
车在景区大门口停下来时,我顿感失望,因为眼前所见不过一普通山寨而已,且种种迹象表明,这里仍在建设当中。
买票,进门,继续深入。行至一广场,见前方有一水池,旁有假山,如老虎伏地,侧有洞口,右书“太古洞”。上有瀑布高挂,飞花溅玉,铿然有声。游人见状,纷纷摆拍,好不热闹。
从洞口进去,是一狭长通道,石块堆成,形若防空洞,又如时光隧道。洞壁及底部有光,却不见灯,也不像是天光射入,匠心独具。这洞道很长,下行,且曲折,狭窄处仅供一人侧身而过,大家依次而行,没人抢道。眼见似乎没完没了,不由猜测,未必这就是太古洞,这太古洞是人造的?
正当我纳闷时,前方惊现一转角,狭窄低矮,须弯腰侧身而过。出了转角,洞顶陡然高起来,空间也随之开阔,脚下开始有石级梯道,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太古洞了。大概洞道设计师就是要提醒人们,不经一番曲折路,怎见绝美洞府天?
这太古洞是一古老溶洞,行走其间,宛若进入地下迷宫。道路或直或曲,或上或下,时而狭窄如肠道,时而空阔如厅堂,低矮处须躬身而过,高昂处又如立山巅,因有乱石暗河,所以道旁大都设有护栏。想必是灯光的作用,洞内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显得光怪陆离,如梦如幻,而暗河深潭倒影又延伸了视觉空间,让人恍惚进了地下桃源。有时洞顶或是洞壁会有雨帘或瀑布飘落,那水珠清凉透亮,让人想要伸手接了揣进兜里带走,或是仰起头张嘴接住。那潭中甚至可见白莲盛放,待走近一看,原来是莲形花灯。洞内游客不少,却并不嘈杂,不知是大家都被这梦幻般景致迷住,顾不上说话,还是这洞内消音效果奇佳,反正一路走来,似乎只听见流水淙淙,滴水声声。我去过的溶洞也不少了,但像这溶洞之深长却是不多,待出了洞,一看时间,竟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出得洞来,回看是一陡峭崖壁,洞口便嵌于崖壁之上。再一细看,崖壁上似乎还有栈道,栈道尽头似乎也别有洞口,可惜通往栈道的小路被红线拦住,栅栏挡住,要不我是必定要一探究竟的。随众而走,过木质牌楼,沿风雨长廊下行,见一谷间平地,迎面是几间造型古朴雅致的木房,旁边有亭有长廊,一律的黛瓦飞檐,颜色暗沉,看起来颇有年头,与周围灰黄的山崖和青葱的林木配合和谐,煞是美观。里面时有汉服女子出现,让人恍若隔世穿越。顺长廊右走,可见一更长的风雨长廊,我好奇心大起,于是舍了桃源牌楼,想要深入。途中遇一美妇,说前方锁了,过不去,我“啊”了一声继续前行。走不多远,果见一木门横锁,门楣有字,篆书,除了“洞”字认得,另两字却糊涂。因此路确实不通,只得回转,心下却懊恼,又错失一洞。
顺牌楼通道前行,回首却见木屋旁有一瀑布深潭,水流成溪,活泼欢唱,一路引导游客前行。山道蜿蜒,溪水潺潺,小桥飞架,路上时有木房长廊,长亭短亭,一色的黛瓦飞檐,一色的古雅别致,稻草铺顶,树皮做墙,木桶草帘,亦随处可见。林间鸟儿鸣啭,池中游鱼逗乐;夹岸桃花盛开,海棠怒放,桑树披金;溪涧水雾缭绕,水车流转;稻田阡陌,纵横交错,菜地篱笆,油菜飘香,让人不由感叹,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农舍皆木房,或依于山脚,或立于道旁,或为居所,或是各种功能棚户。比如铁匠铺、榨油坊、碾米房、石磨坊、锯木厂、农用器具房,应有尽有。像打谷机、风车、水轱辘,竹箩、簸箕,锄头、犁耙、独轮推车,甚至一些现代已难得一见的古老农具也可以见到。很显然,为了保持和打造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农家生活,设计者、建设者乃至守护者是花了大量心血和努力的。
当然,这里是桃花源,不是一般的田园农庄,所以这里的一切都配合这里的自然山水,处处都打上了桃花源的印记。比如这里有陶公祠,避秦庄,问津亭、陶然阁,乐坊,渔船,还有着古服的男男女女。无论是布局设施还是文字提示,都似乎在告诉你,你来到的地方,就是实实在在的桃花源。这里甚至还设有换衣房,满足游客想要过一把桃源古人生活的瘾。你可以拉拉风箱打打铁,可以去油菜地里露个脸,可以截一根细藤插上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可以取一片树叶吹吹曲,可以拿起毛笔写几行字,可以和着汉服的小伙或美女坐下喝一杯茶,弹弹古琴吹吹笛。也就是说,这里的'风景是活的,生活也是活的,是可以真实体验的。
你也许来去匆匆,无暇细看,甚至一些地方你都只能擦肩而过。比如说拙村、潜村、陶然阁,但到了桃花源,就不能不去陶公祠。你可能为那风雨长廊惊叹过,也可能为那些亭台轩榭着迷过,但真正让你流连其间的当属陶公祠。陶公祠位于桃花源腹地,场面开阔,“n”字型木质建筑,中间主殿位于高台之上,偏殿皆为吊脚楼。殿前上下各有广场,上面广场两侧均另有一排木房,皆依地势而建,上下平台双栖。上层植两棵冠盖甚广的大树,下层正中有陶公石像,两平台之间石像两侧各有一处石阶,上下联通。整体布局张弛有度疏朗有序,房屋建筑古朴雅致庄严肃穆。沿殿前台阶而上,迎面可见殿中有一供台,台中是陶公雕像,旁边书一对联“为人高洁难自弃,隐在山林怀式微”。台上摆有青花瓷瓶,内插菊花,中间有供盘数个,内放香蕉葡萄苹果等供果。供台造型古朴,雕花精致。供台下有香炉,立于像前,油然而生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出得门来,回见阶沿门柱上亦刻有一联:“地远离尘俗得洞前流水陌上飞花此地堪寻彭泽宰,祠幽通古今看晋代衣冠秦时风月先生曾记武陵源”,再走偏殿,瞥见朝门上也刻有一联“其意本平常亲山水纵平生傲骨,此心甘淡泊隐田园开一代诗风”,这些对联可谓道尽陶公风骨神韵,实乃上上之作。
陶公祠是土家民俗展示区,同时也是陶公文物博物馆。馆内有陶翁书房,古迹展示以及土家文物展示。书房内墙上挂着众多名家墨迹,内容均涉陶公诗文。古迹展示以瓷器居多,不少文物伸手可及,却不见有人看管,也不知何故。大概认为,能到此处纵情山水寄意田园之人断不会做那龌龊之事,也未可知,看来民风淳朴由此可见一斑。令我着迷的当然不止有这些,其实更令我着迷的是这木质吊脚楼,那窗棂门扇雕花,栏杆图案,木架飞檐,其雕工之细腻,图案之精美,颜色之古朴,让人倾倒。不知何故,每每置身这种古雅建筑旁,我总会感叹古人的浪漫艺术,感叹那种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他们巧妙打造自己的居室,使之全面融入大自然,并且成为其中一抹最亮丽的风景。它们可能老旧到斑斑污渍,褪色到辨不清颜色,但沧桑之下掩不住那种艺术的魅惑,这大概也是风景胜地多古屋的原因。即便是重修仿建,也自有一番风韵,这是火柴盒似的现代钢筋水泥浇筑的建筑难以比拟的。现代人崇尚简单实用,却把那份精致从容的艺术追求不知不觉给弄丢了,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令我意外的是,在下层平台上,石磨打谷机旁,我居然见到了一架秋千。未必我们的陶老先生也是一玩兴不减的老顽童,也会在农忙闲暇晃荡晃荡?我不由朝陶公石像望去,只见他身背斗笠,一手拿经卷,一手抚美髯,一脸肃容,望向前方,实在看不出半点顽童影子。
这里让人惊艳的自然不止有神奇梦幻的长长的太古洞,不止有这出了洞便走入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景,不止有这些古朴雅致的木楼建筑,这里更稀奇的是,出口处竟然也是一山横卧,竟然也有洞口联通内外,这桃源四面环山,又有这两大屏障前后护卫,难怪会有这绝世美景,这真的是造化神奇独钟酉阳啊。难怪酉阳桃花源广告打得那么霸气,那么理直气壮,人家这桃花源真的与陶渊明作品相当的吻合啊。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就在于这真假有无之间啊!
不过导游可说了,这是人家政府给力。我想,能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席卷大潮中,给老百姓推出这么个寻梦空间怀旧天地,实在是一个政府的明智抉择,良心工程,否则养在深山人未识,也是可惜。
看来,梦可做,可追,亦可圆。若说当年乱世诗人说的还只是梦话,那我们如今看到的则是现实,甚至是比现实更为美好的艺术的真实。
陶公当年有没有见过真实的桃源呢?我想该是见过的,就像武陵渔夫一样。但诗人显然不愿心中的静美天地被世间的喧嚣给湮灭了,所以干脆来了句“遂迷”“未果”“后遂无问津者”来迷惑世人。他大概不会料到,在他之后,在今天,会有那么多按图索骥的风景,会有那么多人远道而来争相一睹这大地的艺术风采。
桃源寻梦,寻的可不只是桃源而已。
- 上一篇: 古代诗歌中表现友情的诗句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