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我要杜甫的诗歌

2023-02-08 16:01:56 暂无评论 294 散文精选 剑器   全诗   杜甫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春暖睡鸳鸯。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绝句慢兴
糁【san】径杨花铺满毡,
点溪荷花叠清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
沙上凫雄傍母眠。


还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月夜忆舍弟》《春望》《月夜

剑器行杜甫全诗?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菱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践;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郎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泊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

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堆如界射九日落,矫如群帝珍龙翔。来如雷建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舞剑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顽洞昏王室。梨国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乘堆南木已拱,翟唐石城草萧瑟。珠楚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这首七言古诗是大历二年(767)十月,杜甫在夔州写下的。杜甫不仅是一位从事诗歌创作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其他艺术的热心爱好者和鉴赏家。在他的诗篇中,摄取音乐、舞蹈、绘画等,作为吟咏材料,借以抒情寄慨,是屡见不鲜的事。这一首《剑器行》,便是观舞而立意的作品。

在各艺术门类中,诸如诗歌、音乐、舞蹈,追本溯源,在原始的最初阶段,本都是挛生的姊妹艺术,彼此结合不分。再加上绘画,乃至书法艺术,彼此渗透影响,因而性质相通。杜甫在这首诗的序里,说到唐人张旭观看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蹈之后,草书有了很大长进,便是鲜明例证。

由此也可以想见,当年公孙大娘的舞蹈艺术,也必定会给儿时观舞的杜甫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使这位未来的诗人萌发出创作灵感的火花。事实证明就在此次观舞的第二年,即开元五年(717),杜甫就开始吟咏诗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并相继有了书法作品:“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难怪几十年后,诗人回想儿时观舞还记忆犹新呢。

这首诗与诸多杜甫诗歌的不同之处,是诗前原有一段序文。

诗未正式开篇,便先给读者讲述了与诗旨内容相关的娓娓动听的故事,可谓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它不仅揭示了写作缘起,而且加深了诗篇的思想内容。序与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正如卢世准《杜诗胥抄余论》所说:“序与诗,俱祭神品。”亦如李因笃所言:“绝妙好词,序以错落妙,诗以整妙。”诗篇是因观看李十二娘的剑器舞蹈,而引起诗人不胜今昔之感,即所谓“抚事慷慨”,全是为李唐王朝五十年间的兴衰治乱而发的。

诗人正是以“浏漓顿挫”的笔触,“豪荡感激”的气势,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精湛独特、一脉相承的舞蹈艺术,并通过这两代艺术家寂寞无闻和沦落异乡的不幸遭遇,以及诗人自己身世飘零,前途多艰的窘困处境,深刻地反映出了大唐帝国“风尘项洞”,江河日下的社会现实。正因为有如此明显批判的艺术锋芒,才博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全诗思想内涵,可分四层表达。开篇八句,是从忆昔开端,描述当年公孙大娘剑器舞蹈时惊动四方的生动场景,以及观者如山的轰动效应。表明公孙大娘确实不愧为唐代开元年间梨园教场之内的姣姣者,堪称超一流的女舞蹈家。唐代诗人司空图也曾歌颂过她:“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另一位晚唐诗人郑姆也曾作歌称赞:“公孙剑技方神奇”,并自注说:“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

从诗人们的交口赞誉中,可想而知公孙剑器舞技的不凡。所谓“剑器浑脱”,本为唐代流行的健武曲名。但究为何样,说法不一。有人说舞者仗剑,也有人说舞者徒手,更有人说舞者是手持彩帛。按唐代《剑器》武曲,本非一种,唐代以后《剑器》武曲的表演方式又有变化,所以,不可一概而论。

但就公孙大娘所舞“剑器浑脱”,以及几位诗人诗中描写的情景看来,当是舞者戎装,挥剑起舞,所表现的是一种威武雄壮的战斗精神。正像另一位同代诗人姚合诗中所描绘的那样:“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今朝重起舞,记得酣战时。”可以想见当年公孙大娘的舞姿神态,一定异常精彩壮观,难怪“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了。

接下六句,是由公孙大娘转到李十二娘,言公孙虽在寂寞无闻中死去,然而幸赖有弟子李十二娘,师承了她的舞技,替她传播了芬芳。所以,当诗人在白帝城中又重睹李十二娘演出“妙舞此曲”时,便引发了好奇与联想,经过与之交谈问答,得知其师徒两代传承由来,便又抚事生悲,不禁慷慨系之了。

再接下六句,是由抚今再转到追昔。对李唐王朝五十年间由盛转衰的现实变化,以及由此殃及梨园弟子由聚到散的可悲结局,特别是对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师徒两代不同遭遇的今昔对比,流露出了无限深沉的惋伤之情。

结尾六句,是由追昔再回到现实中来,继续感慨岁月流逝,人事沧桑。想见唐玄宗陵墓上的树木已可拱抱,诗人自己也已沦落到草木萧瑟的瞿唐石城。眼下虽有夔府别驾的玳筵和急管繁弦的歌舞,也禁不住乐极哀来。直到曲终人散,不知所往,精神恍惚,身不由己了。总之,全篇“前如山之嶙峋,后如海之波澜,前半极其浓至,后半感叹,‘音响一何悲,弦急如柱促’也。”

这首诗表现的侧重点,初看似乎是在公孙大娘及其弟子,因为正如诗题所示,开篇就描述公孙之舞,接着又及于李十二娘。但实际上诗人并非专为他们感叹身世,树碑立传。“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抒发对时事政局的忧患意识,这才是诗篇主旨之所在。全诗处处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以反映李唐王朝由盛转衰,先后两个不同的时代景象。

先是伤叹社会世道今不如昔,因观剑舞而思念起先帝;后是伤叹自身命运今不如昔,因沦落夔州而想起鄙城。正如王嗣爽所言:“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这正表现了杜甫艺术构思的高妙之处,及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人妙笔生花,致使一连串的设喻取譬,绘声绘色;传神写态,维妙维肖。

诸如“耀如”、“矫如”、“来如”、“罢如”等排句对舞蹈场景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可以驰骋想象的世界,不禁令人记起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美感的著名诗句,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壁目结舌,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所以刘克庄曾说:“此篇与《琵琶行》,一如壮士轩昂赴敌场,一如儿女恩怨相尔汝。杜有建安黄初气骨,白未脱长庆体尔。”而语言锤炼,更见功力,尤不乏警策,只是“天地为之久低昂”一句,便令人感到奇幻绝妙,击节称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