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中国经典散文作者(中国经典散文作者有哪些)

2023-04-19 06:14:37 暂无评论 0 散文精选

中国经典童话作者介绍?

中国经典童话》是2010年万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崔钟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经典童话

作者

崔钟雷

语言

中文

散文经典概括?

要短的较少,要人生哲理和抒情的,选择林清玄的散文。推荐你读《感性的蝴蝶》《思想的天鹅》。人生哲理的:1,河的感觉,2,佛鼓,3,养着水母的秋天。等等。抒情的:1,迷路的云, 2,发芽的心情(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思)等等。我先找一篇给你看一下:

《迷路的云》--林清玄

散文雷雨的作者?

雷雨的作者:曹禺1、中文名:万家宝 2、国籍:中国 3、出生地:天津 4、逝世日期:1996年12月13日 5、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6、代表作品:《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7、别名:曹禺、字小石

秋叶集散文作者?

秋叶集

《秋叶集》分为八个部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著作。也有缅怀学界前辈、恩师的文章,以及对前辈王士元等人的访谈,包括:散论七篇,评译七篇,序跋三十五篇,访谈三篇,缅怀五篇。另一类是记游、忆旧等。包括:记言十一篇,行旅六篇,思忆四篇,以及附录两篇。 《秋叶集》由石锋编著

作者介绍

石锋,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南开语言研究所所长、《南开语言学刊》主编。研究领域为语音分析和语言习得。主要论著有《语音学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语音格局》(商务印书馆)等八部,发表语言学论文百余篇。

简媜经典散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讲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空城,是我。

  经年行路,风霜中最惦念的是故乡那扇小轩窗,几次梦里潜入芭蕉院,‘看见少年的她梳出自发。她的夜半孤影总让我不能放心.

  无家,可以禀明死生;无兄弟,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 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永,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 。

  故里重回,旧友流散;与我缔结初梦的人也已儿女成行。最后一个牵动心绪的人既已建筑家室,守住了春花秋月,我可以完全放下了。

  她不会知道那个出远门的人,枯坐在市集一隅,远远看她提篮牵儿从眼前走过。

  她不会听到,当她与小贩评论斤两时,我幽微的唱叹。

  她不会知道,多少次我在梦中重回江亭,折了春柳,放在她打水浇衣的井边。

  她不明白,我仍然熟诵当年的誓词。每当与锣鼓花轿错

  身时,那誓言又绞痛了我的心。

  她怎能了解,我山高水长地想遗忘她的容貌,又在异乡庄园寻找似她身影的人。

  我仍是一个不告而别的人,毁了她少年春闺的人,辜负她的人。

  当她走入另一个屋檐,她的少年空城也归还给我了。

  那么,除了遥遥一见,我焉能怀抱两座空城走到她的面前,把残枝败柳的故事又说一遍呢?

  让她永远不知道我是生是死,则她可以安然无恙地被守护着;让她永远怨一个名字,则她可以平安地过眼前日子,不会回头找空城。

  离开故里的那夜,我是空了的人。

  秋霜已经爬满天,江边停泊的旅舟,或踏歌饮酒,或沉沉地眠睡。三两声夜鸟,更添秋夜静寂,水波摇晃舟身,亦摇晃榻上的我仿佛我与江水、秋霜都是亘古的醒者,靠了岸,又离了岸的。如果,子夜想歌,有什么比叹息更畅怀?

  子夜想醉,有什么比忘川之水更能断愁?

  忽有钟声隔江传来、染了秋霜的声音听来分外清寂,仿佛偷听了我的心事后,似有似无地为我说经.

  说:空山已被雾境收留了:空城,不妨赠给客船去货运;松树林寺里有一口闲钟,正等着天外客,陪它说梵音.

经典的散文网?

经典散文网(https://www.kelax.cn) 一个原创短篇美文阅读分享平台。为您提供散文、美文、随笔、范文、语录、作文以及日志签名等经典短篇散文体裁的文章。

中国经典微小说带作者名?

中国经典小小说作家诗人左岸,代表作《刀马旦》等等

大理的云散文作者?

大理的云散文的作者是郑小博。

杨绛散文的作者?

《杨绛散文选》是2009年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绛。 本书收入《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将饮茶》和《杂忆与杂写》等四部作品...

朱自清散文集作者?

《朱自清散文集》是2006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自清。主要收录了朱自清的作品。本书主要为收集朱自清先生的精选优秀散文作品。

作为一位散文作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突出贡献,无疑则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