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 废墟 腊梅 小人
信客 长者 西湖梦 贵妃傩
夜航船 莫高窟 酒公墓 道士塔
吴江船 白莲洞 阳关雪 柳侯祠
都江堰 关于友情 书海茫茫 抱愧山西
洞庭一角 乡关何处 千年庭院 十万进士
江南小镇 狼山脚下 老屋窗口 可怜的正本
遥远的绝响 这里真安静 青云谱随想 寂寞天柱山
流放者的土地 一个王朝的背影
喜欢余秋雨吗??????????
不喜欢,因为他讲了半天中国文化到底“文化”如何定义都讲不清楚,还是那套“文文乎化也”的语焉不详,这种文人墨客讲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上目的简单:以祖宗的光荣安慰现在落后的心理而已,没有其他目的。
余秋雨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
内容简介 余秋雨教授的最新作品。此书出人意料的成为关注的视角,注定要使三个关键词成为今年文化舆论关注的新焦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余秋雨。被称作“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昆曲,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曾风靡中国200多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世界上共有19个文化活动和口述文化表现形式被首批授予。
昆曲艺术,则为中国第一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内容节选
上篇
我在长久地研究了中国艺术史和中国文化史之后,把目光盯住了昆曲。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喜爱的关注,因为我觉得这种艺术样式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很多文化秘密。借着它,可以表述我的整体性观念。
我认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否重要,首先要看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被接受状态。过去的文化史家往往过于注意某种文化在后代文人心目中达到的水准,猜测它应该发挥的社会功能,设想它可能归属的思想流派,并把这种猜测和设想当作历史定论,写成一篇篇论文,一本本著作。
而实际上,我们花了那么多口舌的那些诗文,很可能只是出现在某个私人刻本上,不仅当时未曾流传,事后也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情况以戏剧为最,我们对剧史家费了很大力气分析、论证的那个剧本,很可能根本没有上演过,更没有多少人阅读过。这就是说,作为戏剧,它还没有“发生”过。
对于并没有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一往情深地长期研究,是不是太犯不着了?
……
。
- 上一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转化写为一篇300字左右的,散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