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先秦两汉散文经典著作(先秦两汉散文经典著作有哪些)

2023-05-14 18:10:12 暂无评论 0 散文精选

我国先秦两汉历史散文的主要载体有?

主要载体是竹简。

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和因伤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而先秦的散文主要是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其中包括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在这当中,又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是作为文献结集的《尚书》以诰命体形式出现:二是按年代记史的《春秋》、《左传》,以编年体形式出现,:三是分诸侯国记史的《国语》、《战国策》,以国别体形式出现。

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始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两汉和先秦散文有什么区别?

两汉和先秦散文区别:先秦散文思辩力更强。两汉散文重叙事,质朴而典雅,感情充沛。若讲汉赋,则辞藻华丽。

两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西汉初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的余风犹存。一些作家继承先秦诸子的优良传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现实,分析形势,勇于表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主张,使汉初政论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贾谊和晁错是这一时期政论文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政论文作品或针砭时弊,分析社会实际存在的矛盾;或总结秦王朝短期覆亡的原因,借古喻今,都写得深切著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就文章风格而论,贾谊、晁错各有特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指出:贾、晁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贾谊有文采而比较疏阔,晁错则见识深远,他们的政论“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先秦两汉时期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该书是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的,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被称为医之始祖。

2.《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后人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医疗体育方面,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

4.《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综上,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有关医学成就的考点主要集中各个著作的地位以及主要内容,各个医学家的成就和称号

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古代中国是散文大国,也是出现这种文体最早的国家。后代散文源于先秦散文,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先秦哲学散文有?

先秦哲理散文,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先是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论语》、《墨子》,以语录体或夹些简短议论的文字为主。

再是战国中期的《孟子》、《庄子》,由辩论文向专题论文过渡。

最后是战国后期的《荀子》、《韩非子》,文章篇幅较长,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专题论文,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成就

鉴赏先秦的散文?

(1)左传》善于叙事的特点。《左传》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左传》尤其善于叙述战争。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2)《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点。《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3)《论语》散文的特点: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4)《庄子》散文的特点:善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例如:《庄子。逍遥游》先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指出大小之间的分别,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最后归结到庄子所理想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忘其自我、超然物外、绝对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鲁迅评论《庄子》散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孟子》散文的特点: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解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

(6)《荀子》散文的特点: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例如:《荀子。劝学》

先秦两汉名字变化?

先秦时,书上对人名的记载与以后有所不同了,其实组合方式还是一样的。

古人的名字,由名与字组成,一般连称时,是先字后名的,比如孟明视,名叫百里奚,字孟明。而微子启,是名字叫启,不过后来被封到微国,所以别人又称他为微子,子是对尊贵者的尊称,后演变为对男子的敬称。这样的例子在如《左传》《战国策》之类的书中很多。

在先秦时,名称方式不是很稳定,有喜欢连着官职称,有喜欢连着地名称,有喜欢连着字或谥号称,甚至有的称着称着就变成了姓或专有名称。

比如柳下惠,姓展名获,字子禽,弃官隐于柳下这个地方,死后谥为“惠”,但在先秦的典籍中,先后有柳下惠,柳下季,子禽,展禽等不同名称换着用。后世也稍有这个情况,比如司马迁,却又有称之为史迁。

先秦两汉时期人的 名和字: 名和字不是各行其是,互不相干的,恰好相反,它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二者是互相配合的。

王引之在《春秋名字解诂》这本名著中,把先秦人物的名字关系概括为五类:

一曰同训,予字子我,常字子恒之属是也;

二曰对文,没字子明,偃字子犯之 属是也;

三曰连类,括字子容,侧字子反之属是也;

四曰指实,丹字子革,启字子间之属是也;

五曰辨物,子车、子鱼之属是也。

这五种关系也适用于秦汉以后。秦汉以来,人们命名取字仍沿用这五种方式。不过,时代变了,风尚习俗也随着在变化,就常见的可以再补充概括出七种。分述如下:

一、齐贤 因为仰慕某一古人,遂以其姓名或名字以为自己的名字。

二、引经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经典家弦户诵,深入人心。西汉时文人士大夫渐有以儒家经典命名取字的,后汉更加普遍。此后这一风尚不但越来越盛,而且愈出愈奇。

三、用典 取历史故事或诸子精义以为名字。

四、纪事 取可资纪念或有所触发的事物为名字。

五、祟教 东晋以来,佛教、道教盛行,人们多取释道事物以为名字。

六、摘句 取诗文名句以为名字。

七、拆字 合则为名,拆则为字。

最为习见者以本人辈行为表字,而辈行各以年龄长幼为别,名称万变,审之具有条理。

1)年龄高而有子嗣者则称之曰翁 翁 长翁 又曰伯翁,翁伯 仲翁 “仲”作“中”,又作翁中,翁孟 少翁 翁孺 孺翁或曰翁子 翁孙 2)至中年之人则类称为公 公 长公 又伯公 大公 中公 次公 季公 少公 幼公 稚公 公亦曰为君 君 长君 巨君 君长 中君 君仲 季君 君孟 少君 稚君 君亦称为卿 卿 长卿。

先秦两汉的服饰?

俗话说的好,“人靠衣服,马靠鞍。”相信每个女生的衣柜里都有很多好看的衣服,从古到今,都是如此。那每个朝代女子的服饰都是什么样呢?我们从先秦时期说起。

先秦两汉不穿裤子穿裙子

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到了汉朝,女性不穿裤子穿裙子,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我们可以参考央视版《汉武大帝》里的穿着,在那个年代,黑色是经典的流行色,宽大的衣袖也许不方便干活,但显得端庄大气。

先秦两汉时期代表画家?

先秦没有画家;西汉画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东汉有张衡、蔡邕、赵岐、刘褒、刘旦、杨鲁。

毛延寿是杜陵人,画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

陈敞是安陵人,工牛、马、飞鸟众势,人形丑好,不逮延寿。

刘白是新丰人,龚宽是洛阳人,他们都工牛、马、飞鸟。

阳望是下杜人,樊育是长安人,二人善画,长于布色。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西鄂人,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征拜郎中,迁侍中,出为河间相。

蔡邕,字伯啮,陈留圉人,初平元年(公元一九〇年)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侯。工书画,善鼓琴。灵帝时,尝诏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于省,兼命为赞及书,邕书画与赞皆擅名,时称三美。据《历代名画记》所载,邕画之传于世者有《讲学图》、《小列女图》等。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初名嘉,字台卿,后避难,故自改名字,示不忘本。岐少明经,有才艺,善画,擅长人物,尝自为寿藏图于郢城,画季机、子产、晏婴、叔向四人居宾位,自居主位,各为赞颂。献帝建安六年(公元二〇一年)拜为太常,年九十余。

刘褒是汉桓帝时人,官至蜀郡太守。善画鸟鹊,据《博物志》说他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

刘旦、杨鲁都是光和年间(公元一七八~一八三年)的画手,待诏尚方,画于鸿都学。

先秦子学两汉什么?

先秦子学,两汉经学。

先秦时期,思想界异常活跃,各种思想学说、学术流派纷纷登场,涌现出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惠施、公孙龙、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众多思想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道家、墨家、兵家和法家。

先秦哲学探讨的重点侧重于宇宙的构成问题和社会人生问题,这一时期好比是人类的幼年时期,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如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人是怎么来的?人在天地间居于什么位置?人活着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先秦子学奠定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掀起了中国哲学的第一次高潮,迎来了中国哲学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真正觉醒。

两汉经学。

秦朝灭亡的一个教训是,仅靠严刑峻法并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汉初崇尚黄老之学。之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从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权威化、制度化、意识形态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儒家思想的经学化,即儒家学者以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为依据,通过对这些经典的注释,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见解。

对经典的注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的方式,偏重于文字训诂,称之为古文经学;一种是六经注我的方式,以现实政治为目的,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称之为今文经学。大致来说,西汉以今文经学为主,东汉以古文经学为主。到东汉末年,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终结了延续了三百多年的今、古文之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