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清脚下的路 作文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题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能多了也便成了路。没有路的地方,人们都能够用信念与毅力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那为何又有人在四通八达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呢?
夏夜静如水,夏夜的一条路……是!我喜欢…因为路在脚下,踏起你坚实的步子,不要回头,无悔地走下去!谁说蒲公英未曾到达过,那属于他自己的远方呢?一朵朵的蒲公英从未放弃过。天路,在我从前的认知里,不过是大人不许我单独去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远方,可以远到根本看不见,听不到,闻不着。所有的无奈都消失在我微微颤动的笔尖下。
做了,才感觉简单的题亦难解。
走了,才了解路上的坎也不高。
困了,才明白跨过的坎已不少。
累了,才发现脚下的路还很长。
病了,才体会没做的事还很多。
玩了,才感叹无谓的忧实不该。
到了,才懂得错过的美真太多。
醒了,才知道梦中的我有多傻。
累了,才发现脚下的路还很长。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二、急需赞美公路人或赞美公路的诗歌和散文
公路人赞歌
涛 声
你浑身沸腾着战斗士的热血,
你皮肤闪烁着劳动者的光芒,
你有一副铮铮的铁骨,
你有一双强有力的手,
一颗忠诚的心和着时代脉搏,
跳于你的胸口。
你是谁?
你是高耸云天的青松,
你是严冬傲放的腊梅,
你是长空搏击的雄鹰,
你是深海潜游的蚊龙,
你是--平凡而伟大的公路建设者!
每一寸公路都印着你的足迹,
每一座桥梁都浇着你的汗水,
你挺直脊梁 树起一个个里程碑,
你展开双臂 架起一座座通天桥,
你用勤劳、意志、责任、信心描绘出家乡的美景,
你用钢筋、水坭、石头、砂子奏响了时代的乐章。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拉近了地域、时间的距离,
拓宽了经济发展的前景,
达成各地之间合作,
打通我们致富之路,
此时此景,你的心啊,
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与骄傲!
公路建设者,你是时代的儿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你用坚定的信念实践“三个代表”,
你用坚实的步伐开辟出一条条康庄大道,
太阳为你欢呼、列车为你歌唱、红旗为你飘杨!
赞美你啊,公路人!
我对青山说,青山回响阵阵,
我对大海说,大海波涛翻滚,
我对丛林说,丛林颔首微笑,
我对人民说,人民高度评价:
顶天立地是你的形象,
吃苦耐劳是你的品格,
铺路石精神是你的灵魂,
你们是--公路建设的功臣!!!
三、乡村的路作文
乡村的路
路,丘陵沟壑纵横交错,它们是许多人回乡的必由之路,它们由宽到窄,由平坦到不平坦,一直通到乡村。它们就像人身上的血脉,由动脉到静脉,由粗到细,一直通到末稍神经。它们连通着一道道沟坡,一片一片田垄,一个个村落,一缕缕炊烟,它们与我的血脉贯通,深藏着我童年和少年的梦想,单此时已经单纯的只剩清澈的童真的思想。 在通往乡村的路上,我的心突然变的分外宁静,亲切感让我热泪盈眶,我感觉到,母亲就在我身旁,那种气息让我特别放松。 阳光还是锄禾日当午的阳光,原汁原味。有农人悠然走过,锄头自然是在肩上的,即使不是去锄地,那已经是一种习惯。他们戴着一顶已被晒的发白的草编草帽,有的掉了一圈,线头还耷拉着,那阴影中的脸,居然都是古铜色的,原始朴素的色彩,最接近阳光与大地的色彩。这让我有些羞赧,看似漂亮的遮阳帽,太阳镜,脂粉下一张同样看起来美丽的白皙的脸,但现在怎么看,都觉得苍白,小家子气。那一刻,我十二分的底气不足,在他们面前,我只是一片影子。 云彩当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休闲,不是休闲服的休闲,那是两个概念。是那种坦荡与无心的休闲,故也同样的大气磅礴。空气里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好闻的不好闻的,但都属于乡村。路边的玉米,高粱,花生,土豆,大豆,各种庄稼都有自己的气味,而且都争先恐后的散发出来,当然是好闻的,沁人心脾的。牛的羊的鸡的鸭的各种家养动物的粪便的气味,当然是不好闻的,但却是乡村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气味,还是乡村吗,乡村是自然的,包容一切的,不像城市,是排外的,虽然永远排不彻底。当然乡村是有它的生活法则的,那些粪便,最终变成肥料,化入泥土。包容而消化,是自然的伟大的法则,乡村其实是世事洞明的。 空气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动植物生长的声音,吵闹的声音。人们居家的声音,出外的声音,等等等等。但一点也不噪杂,绵绵密密,充满了每一个空间。人走进去,即使大声的喊,也是静悄悄的,乡村还有消解声音的能力。让人一侧身其中,就化成自然的一分子,也成了一株行走的植物。 我还看到一只鸟,啁啾飞过,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剩一片安详干净的天空。还有一只美丽的绿颜色的蝴蝶,想必是跳舞跳累了,轻飘飘就落在土地上,一只牛走过去,踩了一脚,死了。我把它捡起来,放到旁边的玉米叶子上,我知道,我有些多此一举,我违反了乡村的规则:牛有牛的理论,蝴蝶有蝴蝶的宿命。 乡间的路,美丽的路,梦幻的路,理想的路,从来不用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 上一篇: 阅读心得分享 | 读书笔记范例及技巧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