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正文

思念奶奶散文

2023-12-16 12:32:32 暂无评论 173 美文欣赏 散文   奶奶   故事   奶奶散文

思念奶奶散文

我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算长,然而,奶奶给我留下的印象和对我的教育,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

动乱初期,父母均被打成“走资派”,15岁的姐,13岁的哥,8岁的我,没人管;吃饭无人做,上学受欺辱,城市生活难以为继。奶奶让伯父套着马车,把我们姐弟仨拉回无极老家。近百里地,走了大半天,进村时已近黄昏,奶奶坐着小凳在村口等着我们。哥姐,奶奶都见过,就没见过我。奶奶喊着我的乳名,拉着我进院,说锅里给我们热困友闷着饭呢。奶奶给我的第一印象:个子不高,和蔼可亲,笑容总在脸上挂着,她拉着我的手,感觉她的手很热乎,暖暖的,传遍全身。

奶奶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读过几年私塾,虽说是农村女流之辈,但心地善良,通情豁达,在村里有威望,受尊重。

奶奶家院子后身靠墙根处种着一棵树,碗口粗细,树冠伸向了后邻家。后邻家的女主人,是个“小肚鸡肠”的人,用棍子抡打树叶,折断树枝,将树冠毁得不成样子。奶奶找到她说:“树长这么大也不容易,再过几年也就成材了,成材之后算你家的,任你家处置。”为表示诚意,奶奶还要写字据给她。说得那个女人羞愧、脸红。从此,再也没有“毁”树。我对奶奶说:“凭什么算她家的?”奶奶说:“冤家易解不宜结;让一步海阔天空;一棵树算不了什么,乡里乡亲的,互相谦让也就过去了……”

有一次,后邻家的母鸡在奶奶家的鸡窝里下了个蛋,奶奶让我拿去还给人家。我撅着嘴儿,不愿汪弯去!奶奶做我的“思想工作”:“不是咱家的,咱不能要。”

奶奶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生活中特别勤俭。她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勤字为本!天道酬勤!农民要勤劳,工人要勤恳,军人要勤练,学生要勤奋!就连奶奶做家务,也要勤快。”她让我们姐弟仨早睡早起,不但身体好,干了家务活,还省了电。告蔽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姐姐学会了织布、纳鞋,点豆腐、做年糕;哥哥学会了干农活;我也学会了喂鸡,烧火做饭;奶奶的言传身教,似甘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渗进了血液,融进了心灵。

我和哥姐在学会农活家务的同时,年年都被学校里评为“三好学生”,拿回了奖状。妈妈两年后先于爸爸“解放”来看我们,看到我们身体壮了,个子高了,能吃苦、会干活,学习个个都是好样的,妈妈哭了。

令我遗憾的.是,奶奶的离世,家里人都瞒着我。因为那时我正在“坐月子”,怕极度伤心而伤身,商量好了不告诉我。事后知道了,好发一顿脾气。我一连几天,六神无主,思绪万千;白天思念绕心头,夜里洒泪湿满巾。一闭眼,奶奶的音容笑貌,奶奶的话语,奶奶的一举一动,都像过电影,一幕幕……

奶奶,又到了“秋风瑟瑟落叶时”,在你离去的日子,孙女写下这篇短文,让那片随风飘去的红叶,带去孙女无尽的思念……

奶奶的睡前故事散文

奶奶过世已有一些年头了,偶尔晚上也会梦到她,这么多年了,梦里她的面容还是那么慈祥,每次醒来都会想到奶奶过世那天,阴沉沉的,哦,不好意思扯远了,伤心的事情要少提。

前几天,晚上和女友煲电话粥,末了,她硬是要我讲故事给她听才肯去睡觉。那一瞬间,我突然就想到,小时候三四岁的时候,爸妈出去打工,我成了留守儿童,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晚上和奶奶睡一起,也是每天晚上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对我无可奈何,只好讲故事给我听,那时候觉得奶奶好厉害哦,每天讲的故事都不重样,也可能是我听过了但是我又忘记了,奶奶说重了我也不知道。于是我就把奶奶说给我听的故事说给了她听,她笑着说你去哪里编的故事,我说这可是我奶奶以前说给我听的。

奶奶说了好多故事,由于都过了十几年了,很多都忘记了,现在记得比较清楚的就只有两个了,不过有些故事我在上学的时候也说过,我有些同学竟然也听过,估计不少人听过这个故事,因为后来发现别的市的都听过,不知道奶奶去哪知道的。奶奶的原话已经记不清了,我只好用我自己的语言把这两个故事说出来。

第一个故事,小的时候吓得我晚上都不敢出门,以为山上真的有这种东西。

话说,以前山上住着一个绒绒婆,由于方言的原因,我只好找了找了一个相近的音来代替,绒绒婆有点像是西方小说里巫婆的意思,但是没巫婆那么厉害,头发乱乱的,长着蓬松的毛发和长长尖利的指甲,又有点像野人。据奶奶说,绒绒婆一身脏兮兮的,最喜欢吃小孩,因为小孩骨头脆,咬起来带劲,这个绒绒婆最怕的就是打雷了。

再说有那么一天,山里的一户人家,两个大人要外出,家里就留下姐姐和弟弟,妈妈临走前嘱咐姐姐道:“妹,你在家好好带弟弟,不管谁来都不许开门,知道吗?”姐姐很认真地答应绝不开门唤磨。

待到天黑了,绒绒婆知道这家的大人离开了,趁着天黑就来敲门,姐姐就在里面问道:“妈妈说了,不能开门!”绒绒婆就在外面说道:“妹啊,我是外婆啊,你妈妈说你们两个人在家不放心,叫我来陪你们。”

“那你把头放在狗洞那里,我摸摸。”姐姐在里面说道。

绒绒婆没有办法,只好把头放在狗洞那里,给姐姐摸了摸,姐姐摸了一下,说道:“你不是外婆,外婆的头发是盘在头上的。”

绒绒婆想了想,找到牛棚,找了一坨牛粪放在头上,然后去敲门,说自己是外婆,并且给姐姐摸了摸头,牛粪放在头上就像那个头发盘起来一样,姐姐就信了。然后姐姐又说了一个外婆有的东西,我好像忘了是什么,反正绒绒婆没有的,就又去找了一个东西来代替,就骗姐姐开了门。

进屋之前,绒绒婆说道:“外婆眼睛痛,不要点灯。”姐姐年幼,也没想太多,就答应了。进了屋之后,以前的人们晚上也不像现在那么多活动,三人就去睡觉,睡觉的时候,绒绒婆就提议道:“我好久没抱弟弟了,今晚我和弟弟就睡这头,你就自己睡另外一头。”姐姐也同意了。

睡到半夜,绒绒婆就把弟弟给掐死了,绒绒婆先把弟弟的肚子用指甲破开,然后把弟弟的肠子扔到地上,姐姐听到声音,就问道:“外婆,什么东西响?”绒绒婆就回答道:“哦,是我的枕头掉了。”

过了一会儿,绒绒婆就开始吃弟弟的肉,小孩子肉嫩骨头脆,绒绒婆吃到骨头的时候咬得就特别响,嘎嘣嘎嘣的,姐姐听到声音就奇怪地问道:“外婆你吃什么东西?”绒绒婆就说我吃炒豆子呢,姐姐就说我也要吃,绒绒婆就说小孩子不能吃的,吃了会肚子痛,要长大了才能吃。

过了一会儿,姐姐感觉有些不对劲,就把脚往弟弟的方仿御向探了探,发现并没有踢到弟弟的脚,她就感觉不对劲了,于是就借口上厕所,下床一看,竟然看到了自己弟弟的肠子扔在地上。

姐姐心里一阵害怕,心里知道遇到绒绒婆了,想到妈妈说的绒绒婆怕打雷,于是她就跑到二楼。在这里说明一下,在我们那里以前的房子,那种泥房,从后面有楼梯上到二楼,二楼也是有房间的。楼下一边是两个房间,中间有墙隔开,楼上却是贯通的,用来堆放一些粮食作物,工具什么的,上下楼房间的楼板就是木板,也不厚,在楼上有个老鼠跑过什么的,楼下房间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奶奶讲故事就喜欢把故事发生的地方放在我们生活的地方。

小女孩呢,就跑到二楼,和大斗楼上有一个木桶,于是她就把木桶在楼上地板上滚来滚去,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滚了来来回回十几下,她就回到了房里,一进房间,绒绒婆就问到:“妹啊,是不是打雷了?”姐姐说:“是啊,打雷下雨了。”

绒绒婆说:“那不行,外婆怕打雷,我要躲起来。”然后就看到房间里的大衣柜,就打开藏了进去。当时听觉得没什么,现在想来一开始天黑没点灯,黑黑的什么都看不到,为什么又是看见肠子,又看到了衣柜,转念一想,人在黑暗中久了适应了,也是能看一些东西,也不用纠结了,当时也是哄我这个小孩子的故事,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又扯远了,说到绒绒婆怕打雷躲进衣柜里,没多久,孩子的妈妈回来了,姐姐就把事情说给了妈妈听,妈妈听了之后很是伤心,想要把绒绒婆给杀死了。妈妈就把家里的犁头拿到厨房,用火烧得通红通红的。接着两人就拿着犁头到房间里,对着衣柜说:“外婆,你饿不饿,我煮了猪肝给你吃,你张开嘴,我这就给你吃。”农村人都知道,那个犁头上宽下窄,有点弯弯的,就像是切来煮熟的猪肝。

绒绒婆在里面说道:“好啊,我张开嘴,你喂我吃。”于是绒绒婆就张着嘴等着,衣柜门一打开,妈妈就拿着烧得红彤彤的犁头按在了绒绒婆的脸上,喂她吃了一块大猪肝,没多久绒绒婆就被烫死了,然后妈妈就把衣柜连带绒绒婆移到了客厅,准备天亮了再处理。

没多久,家门口来了两个人,说是从哪个村子来的,要去到哪里,现在天黑了,想要借宿一宿。妈妈说:“这可不行,我们家衣柜里有人死。”那两人一听“有银子”,两眼放光,非要住下。在这里再说一下,用我们家乡的话来说,人死和银子的音是很相近的,这两个人就听错了,以为有银子,就想打银子的主意。

待到半夜,母女两人都睡着了,两个过路人就偷偷起床,把客厅的衣柜给抬走了,两个人抬着衣柜走着山路,一个人说:“怎么这么沉?”另一个人说:“银子都是很重的,这里面肯定很多银子!”

两个人抬着衣柜一直走,走到一处山坡,这时候天已经亮了,一个人说:“走了这么远了,天又亮了,我们就把衣柜打开看看银子吧?”另一个人也赞成,于是两个人就去开箱子。

一打开衣柜,一股焦肉味道传来,两人一看里面藏着一个面目模糊恐怖吓人的绒绒婆,吓得把衣柜一扔扔到了山崖下面,然后头也不回地跑了。

这就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故事了,小时候老是被大人用绒绒婆吓得不敢出门,后来长大了我也拿这个来吓唬我的'堂妹,比对我还有效,哈哈!

接下来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从前,感觉老人家讲故事都爱从从前说起,好吧,从前,有个孩子,小小年纪,估计也就是一两岁这样,妈妈就过世了,然后父亲又重新娶了一个媳妇,也就是说,小孩有了一个后妈。

后妈来了一年多,就生了一个儿子,小孩就有了一个弟弟,但是,后妈对他并不好,特别是弟弟出世了之后,后妈就对男孩越来越不好。

过了几年,弟弟也长成了一个小男孩,某一天,父亲外出,可能要好一段时间才能回来,父亲走后的第二天,这个母亲就把两个孩子叫到了跟前,各给了两个孩子一个小袋子。

“你们两个,现在给我去地里种菜,谁的菜发芽了,谁就可以回来,要是谁的菜不发芽,就别回来了。”后妈对着两个孩子说道。

“哦,知道了。”两个孩子懵懵懂懂,拿着菜籽就去了地里。说起来也好笑,我当时听到这里的时候,包括我现在想到这个,都会想到我家里那一亩三分地。

两个孩子到了地里,打开手里的袋子,弟弟刚要把菜籽种下去,就看到哥哥在一旁吃着什么。原来母亲给两个孩子的菜籽都不一样,给哥哥,也就是继子的菜籽其实是炒熟过的,炒得香喷喷的,种下去根本就活不成,而给自己亲生儿子的是生菜籽,也就是能够种得活的。哥哥一打开袋子,就闻到一股香香的味道,毕竟是孩子,闻着香就抓起来吃了。

弟弟看着哥哥吃着香,就问道:“哥,你吃什么那么香?”

哥哥回答道:“菜籽啊,你不是也有吗?”

弟弟说道:“我的都不香,要不我和你换吧,我也想吃。”

哥哥看了看弟弟,平时也挺疼弟弟的,看着弟弟一脸馋相,想了想也就和弟弟换了,哥哥换过来一看,弟弟的种子都不香,就不想吃了,于是就把种子种在了地里,弟弟吃了一会儿也想到了母亲的吩咐,就把剩下的菜籽也种了下去。

过了三四天,两人饿得都不行了,哥哥种的菜总算是发芽了,哥哥一看,发芽了,也不管弟弟了,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弟弟的菜籽一直没发芽,就这样饿死在了菜地里。

两个故事讲完了,说得没有我奶奶说的精彩,那时候晚上说完了一个还要缠着奶奶再说一个,奶奶就会说:“今晚说了明晚就没了。”吓得我赶紧睡觉。

这就是我小时候奶奶和我说的许多故事中的两个,也是我能记住的两个,感觉有些惭愧,就记住了两个,其他的都忘记了。

也许奶奶说的故事,在现在看来很幼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可是他给了我童年无限的欢乐与憧憬。在那个没有手机与平板的年代,一个睡前故事,能让我安安心心入睡,可惜这段美好的时光也是短暂的,到了入学年纪爸妈回来了,上学了自己睡了,我再也没有听过奶奶的睡前故事。

虽然奶奶不识字,但是她的睡前故事包含着许多的人生智慧、生活哲理,虽然很多故事我现在不记得了,但是我人生的成长,离不开这些故事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