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正文

《西游记》讲述了哪些人生哲学?

2022-07-21 07:09:30 暂无评论 135 美文欣赏 管仲   病榻   折射

一个人单打独斗成就不了大事,几核心骨干绑在一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团队的作用!

看《西游记》,最早要追溯到上小学时。那时当然是看热闹,尤其是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所向无敌。即使遇到他打不过的妖精,也能搬来救兵:不是玉皇大帝,就是如来佛祖,还有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打得妖魔鬼怪满地找牙,那真叫一个痛快。

待到逐渐长大,再读《西游记》,才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热闹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都有哪些人生哲理呢?本人以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为达目标,百折不挠的精神

西天之路,九九八十一难。狼虫虎豹,妖魔鬼怪,高山拦路,江河阻隔。与天斗,与地斗,与妖魔鬼怪斗,甚至还要与人斗。高老庄要招八戒为婿,女儿国要娶唐僧为君,连美人计都使出来了。没有相当的定力,没有超强的能力,没有对既定目标毫不动摇的决心,恐怕早就偃旗息鼓,打道回府啦!

我们今天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与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无足轻重。我想,这是读《西游记》首先应该悟出的人生哲理吧?否则,只是看了一场热闹,无异于白读了。

2.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的精神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一个相同的人。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唐僧坚韧,执着,善良,但耳朵根有点软,有时难免吃亏上当。悟空神通广大,嫉恶如仇,但有点淘气顽皮,管理不好容易误事(所以要弄个紧箍戴上,必要时就得紧一紧)。八戒心直口快,憨态可掬,只是有点贪吃好色。悟净忠诚厚道,任劳任怨,唯独反应问题欠火候,心眼儿转得有点慢。这样一个团队,由于老板唐僧顾全大局,严厉中带有宽容,并且分工合理,擅于发挥团队成员的长处,避其短处,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真经。

这种扬长避短,攥成拳头,同仇敌忾,一往无前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的老板和员工加以借鉴吗?

3.与人为善,伸张正义的精神。

西天路上,师徒四人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降妖捉怪,普度众生,搭救百姓,救民与水火。比如《乌鸡国救真国王》,《比丘国施善救婴》等。为避免掉书袋之嫌,不能展开所讲。但有一点不可置疑:师徒四人在不影响西天取经的前提下,主动解人所难,大做特做好人好事。完全属于无私奉献。作为回报,受到恩惠的人们,也同样采用各种方式,支持帮助了师徒四人的取经事业。

作为今人,读后不难体味出,与人为善,必有后报。见义勇为,是每一名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当然,如果细细探究,《西游记》还能总结出许多发人深醒的人生哲理。

在此打住,偏颇之处,还望指教。

“管仲病榻论相”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怎理解?

管仲辅佐齐桓公四十年,他临终前,齐桓公请他推荐相位接替人。

管仲说:“知臣莫如君。”他想试探一下齐桓公的真正意图。

因为,晚年的齐桓公日益骄傲昏庸,正宠幸着三个人:一个是把自己儿子杀了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的易牙,一个是背弃自己父母祖国的卫公子开方,还有一个就是为了亲近讨好齐桓公而阉割自己的竖刁。

齐桓公问管仲:“易牙如何?”

管仲答:“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

管仲又答:“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齐桓公再问:“竖刁如何?”

管仲再答:“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接着,齐桓公又问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能否接替相国之位。

齐桓公问:“鲍叔之为人何如?”

管仲说:“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爱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好善,而恶恶已深,见一恶终身不忘。”

管仲为什么不同意易牙、开方、竖刁担任相国,是因为他们“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指这三个人的作为,看似高尚,却违背了人之常情,完全是反常行为,怎么能靠得住?!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而鲍叔牙管仲则认为,此人是个正人君子,大好人,但他太正直,是非分明,嫉恶如仇,包容性太差,怎么能担此重任呢?

管仲最后向齐桓公推荐了隰朋,不久他死了,于是齐桓公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其结果这三个人与齐桓公的儿子拉帮结伙,造成齐国大乱;齐桓公也病饿而死,两个多月无人收殓尸体,蛆从房里爬出来也无人管,悲哉!

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看起来真可谓正气浩然,视死如归,大公无私,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在实质上,却违背了人性、天理,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祸国殃民。

管仲非常明白物极则反的道理。《管子.重令》:“天道之数,人心之变,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

管仲论相,是从国家的需要,以及个人需要具备的素质出发;

齐桓公推荐三个宠臣,只在乎个人的感受,以偏概全。

●“管仲病榻论相”,管仲从人性出发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但是齐桓公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经历有智慧的老人,看事情总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长者观点和建议,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吸取其中的精华,而不是一味地反感。因为那是长者的智慧结晶。

管仲是一个务实的人:“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长期工作在第一线,选拔人才,观察人才也是他的职责。在他的著作《管子》里,就提出了当时很先进的人才管理思维。

管仲在临死的时候,给齐王选择宰相的建议,直接否定了齐桓公推荐的三个人:易牙,竖刁和公子开方。这是管仲通过长期观察而得出的结论。

只是齐王自己后来错误决定,辜负了管仲。齐桓公在这件事情上的失误,造成了一个国家的衰败,其教训不可谓不深,也给了我们启发:

1.长者的建议往往更为全面实在,一个有智慧的旁观者能给出最中肯的意见。

齐桓公维护三个人的理由,只是从一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人,而且还是让齐桓公自己开心的事,没有看到背后的真实。齐桓公从个人的喜好评判一个人,现实中我们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管仲知道这三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2..分清长者的言语是从经验出,还是从智慧出,还是从能力出。或者是这第三项兼备。

很明显,管仲的有从相的经验,有超人的智慧,有突出的能力。

一个国家最上层的管理者,不仅需要智慧和聪明,还需要的崇高的品德,以及博大的胸怀和以天下人为先的奉献精神。

但是,易牙,竖刁和公子开方明显不具备这些素质。

2.听从了长者的建议,是否会坚持到底。

齐王最初是听从了管仲的建议的,但是最终还是让这几个能增添自己生活乐趣的人回到身边,掌握了国家大权。当然,结局也是必然的,没有出乎管仲的预料。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齐王自己也死在这几个人手里。

●可见,长者正确的建议,是我们巨大的财富,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如同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反感而拒绝去了解;

长者的言语和建议,也不能认为不适合潮流不加思考。

当局者常迷,旁观者常清,而有经验有智慧的长者尤其难得!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是财富,没有理由拒绝!

“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展示了自己作为长者的智慧,胸怀宽广,问心无愧!

齐桓公却显示了自己的偏颇和短视,悔之晚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