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是现代诗人朱自清于1923年3月8日创作的一首新诗。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这首诗写的是严寒过去了,春天到来了,万物生机勃发,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然而,诗人印象最深的却是“细雨”,当它随着东风掠过脸边时,是那样的柔软和温暖,有如“绒毛”,全诗意境清新、轻盈,结构上贵凝炼、重暗示。
朱自清的作品
散文编:《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诗歌编:《睡吧,小小的人》《小鸟》《光明》《歌声》《满月的光》《羊群》《新年》《煤》等等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
《背影》、《荷塘月色》、《春》、《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歌声》原文
朱自清《歌声》原文: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扩展资料:
《歌声》作于1921年11月,是朱自清最早时期的散文。虽然是五百多字的小品,但他抒情散文的特点已显示在这里。
《歌声》描写的印象风光就是他向往的一个理想乡。到“中西音乐歌舞大会”去听“三曲清歌”的朱自清,暂时忘掉学校风潮等烦琐世事,心满意足地沈湎于幻想世界。他从“歌声”联想起“一个暮春的早晨”。同时,音乐变成雨点洒落到诗人的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接着,他的手感觉到“新鲜的微风”,他的脚感觉到“滑腻可爱的甬道”。
这一段文章都是诉诸触觉的。下一段描述,给人的视觉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在“花园”看到五彩缤纷的“群花”。朱自清对颜色的感受能力极其丰富,与众不同。“恬静的红”“冷落的紫”“苦笑的白与绿”是什么样的颜色?读者不发挥诗的想象力,是不能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最后是依靠嗅觉的一段描述。
诗人闻到“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还有“清新的蒸气”。从听觉开始,依次唤起触觉、视觉、嗅觉,最后回到听觉,《歌声》的结构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
朱自清著有诗文集,《 》
前者如《生命 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一上帝的骄子》、《阿 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 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 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白水?》,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 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 上一篇: 有关2022世界杯的诗词?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