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界讲究流派之说。以花旦来讲,京剧有梅兰芳派 、评剧有新凤霞派、 豫剧有常香玉派、越剧有王文娟派,等等。
文学是否有流派之说,不太知道。也许早先不以流派称,而是以思潮标榜,现在,也称之为流派吧。
假如说文学也有一定的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就是最典型的流派了。
而古典主义也好,自由主义也好,还有感伤主义等。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范畴,也有一定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比如,现实主义,是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曹雪芹的《红楼梦》便是其代表作。
又比如,浪漫主义,则是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屈原、李白的诗歌,雪莱和拜伦的文章等。
这种文学流派,并不以个人的范畴独立的形成,而是以某种思潮,某种意识写法而标榜的。
而“梨花体”,这种“诗歌流派”,到底属于什么题材的流派呢?
据说,是女诗人赵丽华在博客上信手涂抹的一种诗体。
对诗的写作,我一直不敢涉及。原因是诗的体材、意境、韵味、境界以及词汇、格律、平仄等,文学功底太差的我,难以下笔。
诗人赵丽华的那几首小诗,尽管她强调:“我承认有些是写的比较粗糙,其实那些小诗只是写着玩的,是疲劳时的‘哈欠’。。。。。。”。
在体裁上,一改了诗歌的严谨性,让诗歌创作多了一些随意性。然而,这种写法,出自诗人之笔,我还是难以苟同。
但,诗人就是诗人,一大堆的头衔和名誉包裹着。尽管,赵丽华是疲劳时的‘哈欠’,仍然形成了一种效应。
这,就是名人写手与草根写手的区别。如果,这几首小诗出自草根之笔,还会有“梨花体”之说,“梨花教主”之名吗?还会被收入汉语新词吗?
感觉,一种流派也好,文化现象也罢,在无意识中产生,又在无意识中被认同。
这种现象,很难在草跟中诞生。
赵丽华自称--“人到中年栽了个大跟头”,可这跟头,现在想来有失比有得。
不是吗?被草根们批判也好,追捧也好的,“梨花体”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流派,被认同了。
日前,“梨花体”这个汉语新词,被教育部收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
附几首赵丽华原作,相信,不会写诗的,不敢写诗的我们,从中会感叹‘梨花体’的魅力。然来,诗也可以信手涂抹的。
《我终于在树下看见了》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可能还有很多蚂蚁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
我说到做到
再不反悔
原作者:冰雪梅子 本人摘自 八斗文学网 一并写上 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描写梨花的成语梨花有吗
春风荡漾,梨树花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靓艳含香,风姿绰约
那薄如蝉翼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晶莹、透亮,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暗香,淡雅却不失美丽.梨花,是一种很普通很常见的花,但普通并不代表她没有魅力,那种不被世俗所玷污,无欲无求的品质从骨子里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