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落的三部散文集都是什么
《不朽》(散文集)、
《须臾》(散文随笔集、图文集)、
《千秋》(散文集)、
《万象》(散文随笔集、图文集)、
二、巴金散文:忆
巴金说的“创作和生活的一致”,不仅是自己创作几十年经验的总结,也道出了创作与评论的一条真谛。这与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讲的“风趣刚柔,宁致其气”、“事义深浅,未闻乖其学”、“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其基本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因文体、样式各自长期形成的规定性,散文总是比小说更贴近作家自身,更能映照作家的本性心境。巴金的散文更是如此。
在概览了巴金前期思想的发展变化和散文创作历程之后,不难发现,巴金前期18本散文的美质,就是自始至终地跳动着、燃烧着一颗爱国爱民、救国救民和反对封建专制、反对侵略战争,以及探索真理,寻求光明的火热的心。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真挚灼热、畅达自然,是巴金散文的基本“风骨”,是巴金作为作家的气质与作品风格和美质的融合。这种“风骨”,正是巴金区别于其他现代散文诸大家的独特个性,也是巴金一贯主张的“写作同生活的一致”、“作文和人的一致”的生动体现。
“大江来从万山中”——
作家的气质和作品的风格、美质、自然受制于作家的生活和思想。在分析巴金散文的创作道路及其特点的同时,不联系巴金独特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变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就散文谈散文,那是难以切中肯綮和深入堂奥的。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争议的几位文学巨擘之一。巴金研究及其争论同他的创作道路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自然主要是因为巴金创作的成就和影响巨大,同时也与巴金前期复杂的思想信仰,以及特定时代左翼文坛某些激进的情绪有关。引起争议的焦点,是巴金及其作品前期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无政府主义?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或是几者兼而有之?他的基本思想又是怎么形成的?与散文创作有什么复杂的关系?与很多大作家相似,巴金气质、思想,以及作品风格、美质的形成和发展,其源头广阔而博杂,其过程曲折而漫长,人和文的关系既复杂而又清晰。
三、以《送别》为题的叙事散文
古人的每一次送别,都是一次诗情画意。以前总会想象太子丹送荆轲于易水的情景:太子丹给荆轲满一盏酒,荆轲一饮而尽,将酒盏一摔,击节而歌,一去不复还。这是送别的一种,虽然作态,但确定了一种老爷们儿之间送别的模式,果断决绝,一往无前。还有梁祝的十八相送,是小儿女式的送别,一路上祝英台眉目含情,路边的花也开得艳了。梁山伯心里没事儿,但受了这种气息的熏,也意气风发起来,头上的纶巾沐在春风里抖得欢快。
我们从小熟读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相送他的偶像孟浩然,由于被李白写成了诗,就传诵了千古。那时候,我们所向往的盛唐啊,每一场送别都能引发一次磅礴的诗情。李白送友人,送出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勃送杜少府时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对朋友元二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一个落第的张继,在姑苏城枫桥下面的小客船里遥听寒山寺的钟声,愁绪满肠,做诗来将自己相送,这一夜,经典诞生,台湾的张晓风称之为“伟大的失眠”。
即使不是十里古道长亭,送别也是一个可以入诗的过程。只是现如今交通便利,去到世界另一端也不过是朝夕而已,没有了古人长途跋涉的困苦与浪漫,没有了布满车辙的古道上马车吱吱哑哑的韵律,也没有了船橹轻摇与水花飞溅的交响。现代远行者的手中是一本时尚杂志,到了目的地随手扔掉,全没了古人旅途上展卷夜读、掩卷长叹的古风。今人朋友之间的相送,没有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感伤,代之以一桌酒席,赠言一句:“早日发财!”转头各自相忘,不会再像杜甫梦到李白一样,担心他在满是冠盖的京华独自憔悴。
真正称得上有离别意的,是至亲至爱的人们之间的送别。第一次出国上飞机那天,我咬着牙默不做声,但是管不住泪如泉涌。奶奶含着眼泪训斥我:“不许哭!”爸爸微笑着用温热的手把我的手握紧。妈妈怕我难过,笑着看我,眼里脸上却也都是眼泪。这种场面,一生一次,就让我怕了离别。
四、写喜鹊的散文800多字
今天早晨,像往日一样,为了让自己在全国比赛中处于一个极佳的状态,我跑步去上学!
在我刚刚到达学校门口时,已是大汗淋漓,精疲力尽,站在学校门口大口喘着粗气休息,与此同时,一声熟识的叫声传入我的耳朵,是喜鹊,我用惊奇的眼光看着它,幼时便听大人们说喜鹊是神鸟,专门为人们报喜,只要听到喜鹊的叫声,这一天就会有好事发生,对此我也深信不疑,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认为自己今天将会有好运,本应自豪的庆幸自己的所见,理所应当的期待好运的到来,可不知怎么的,隐约间觉得喜鹊的叫声怪怪的,而且有些凄异,我看了它几眼,并未看出有什么端倪,这一疑问也便在瞬间打消,继续擦拭的脸上的汗水。
就在这时,一位老爷爷闯入我的眼帘,他明显也注意到了喜鹊的叫声,并时不时回头看着,突然,他停住了步伐,眼睛定格在树下的某样东西,顺着他的目光,我也想树下看去,一直喜鹊静静的躺在地上,清晨的地表寒气逼人,它却没有丝毫的察觉,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老爷爷注视了一会,转过头来笑着对我说:“你看那喜鹊一直在树上叫,原来树下它的同伴死了,还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我的表情僵住了,不知怎么的,我笑不出来,说完,老爷爷便转身离开了。
树上的那只喜鹊叫的更欢了,我的目光不时的在两只喜鹊身上游走,不时的与树上那只喜鹊眼神交汇,我感受到它那乞求的眼神,过往的行人也都注意到了那只喜鹊反常的举动,当然也注意到了那只曝尸街头的喜鹊,跑步的人看了一眼,便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了,散步的人不时的回头看看,却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上班的人虽听到了叫声,却视而不见的匆匆赶路,当我想要转身进校时,树上那只喜鹊撕心裂肺的叫着,我不得不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走到那只喜鹊旁边蹲下,细细的打量着这只可怜的喜鹊:它的身体已然僵硬,显然已经死了很久,两眼睁得大大的,却丝毫没有光亮,身上的羽毛却好似梳理过一般,十分整齐,对于它的死因,已无从考察。“怎么办?难道就这样视若无睹,转身离开,把它撂在这里,任由其它动物将其分食?还是让它入土为安?”我想着,“可它毕竟是神鸟,如果我把它埋葬,他的同伴会不会认为我是杀害它的凶手,伺机对我报复?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在我想着,内心纠结挣扎时,凄凉的叫声再一次想起,再一次揪住了我的心,我拾起身旁的一块石板,抬起头看了一眼树上的喜鹊,再一次和它眼神对视后,我低下头,在泥土稀松的地方,挖起坟墓来,我的良心告诉我,让它曝尸街头,我于心不忍,大约过了十多分钟,浅浅的坟墓便已成型,挖这浅浅的坟墓,对于手无任何器械工具的我来说,也并非易事,我小心翼翼的托起喜鹊的身体,将它放入坟墓,将它掩埋,轻声说了一句:“喜鹊,你安息吧!”然后站起身来,这才觉得如释重负,向学校走去,回头再看树上的喜鹊,早已消失了踪迹!
我站在四楼的窗户前,心中仍然牵挂那只死因不明的喜鹊,那喜鹊当时无助的眼神依然在我脑中呈现,它是那么的需要人类的帮助,不知它在树上站了多久,盼了多久,叫了多久,等了多久,经历了多少次的失望,怨恨和无助。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掠过,停落在对面的楼顶上,我认得它,它就是刚刚和我有过两次眼神对视的那只喜鹊,它的眼神里似乎充满了感激,冲着我叫了几声,转身飞走了。
第二天我依旧跑步去上学,没有人注意到那微微突起的小土包,一切都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改变。
- 上一篇: 有什么比较好的文学杂志
- 下一篇: 返回列表